[東大]20年12月考試《電氣安全Ⅰ》考核作業(yè)(標準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0/12/15 21:14:11來源:admin瀏覽: 58 次

續(xù)
      電氣安全I 試 卷(作業(yè)考核 線上2A  卷(共        頁)         
總分                                                                                       
        得分                                                                               
一、是非題(20分)
1、電源內(nèi)阻為零時,電源電動勢大小就等于電源端電壓。(  
2、人觸電后,手緊握帶電體,這是因為被電吸住的原因。(  
3、電氣線路中導線的安全載流流量僅與導線自身的一些性質(zhì)有關(guān)。(  
4、我國把年平均雷暴日不超過15da的地區(qū)劃為少雷區(qū),超過40da劃為多雷區(qū)。(  
5、二級負荷的供電系統(tǒng),宜由兩回線路供電。           (   )
610(6)kV變電所油浸電力變壓器室的耐火等級應為二級。(   )
7、加熱的玻璃棒與冷的玻璃棒摩擦,熱的玻璃棒帶負電。(  
8、感應起電通常是對導體來說的。在外電場作用下,電介質(zhì)發(fā)生極化。極化后的電介質(zhì),其電場將周圍介質(zhì)中的某種自由電荷吸向自身,和電介質(zhì)上與之符號相反的束縛電荷中和。( )
9、擺脫電流是人觸電后能自行擺脫帶電體的最大電流。 (   
10、無功功率是表示電感元件與外電路進行能量交換的瞬時功率的最大值。(   
二、選擇題(20分)
1、一次雷擊的全部放電時間一般不超過( )
A 500ms   B 300 ms   C 400ms  D 450 ms
2、雷電過電壓波是持續(xù)時間極短的( )
A 方波  B 脈沖波   C 諧波  D 正弦波
3、漏電保護器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在(  )mA及以下者屬于高靈敏度型。
  A 20  B 30  C 60   D 100
4、插頭與插座應按規(guī)定正確接線,下列接法中正確是( )。
A 插座的保護接地()極單獨與保護線連接
B 在插頭內(nèi)將保護接地()極與工作中性線連接在一起
C 在插座內(nèi)將保護接地()極與工作中性線連接在一起
D 插座的保護接地()極與水管或暖氣管連接
5、 靜電事故防護原則,其中錯誤的是( )
A防止或減少靜電的產(chǎn)生。
B增強靜電的泄漏或中和過程,防止靜電積聚。
C防止有足夠能量的靜電放電。
D現(xiàn)場局部環(huán)境惰化。
6、不是液體靜電起電形式的是( )
A液體介質(zhì)的流動起電。B感應起電。
C沉降起電。          D沖擊起電。
7、 下列哪種滅火器不適用于撲滅電器火災?( )
A.二氧化碳滅火器      B.干粉劑滅火劑    C.泡沫滅火器
8、火災發(fā)生的必要條件是( )。
A. 引火源    B.助燃劑     C.可燃物    D.以上全部
9、下列關(guān)于粉塵爆炸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在空氣中能夠燃燒的任何物質(zhì),當其分裂成細粉末狀時,都可能發(fā)生爆炸。
B.在空氣中懸浮的任何粉塵,都可能發(fā)生粉塵爆炸。 
C.當空氣中處于爆炸濃度范圍內(nèi)的粉塵云和一個點火源同時存在時,就可能發(fā)生粉塵爆炸。
D.發(fā)生粉塵爆炸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充足的氧氣、足夠能量的點火源和在爆炸濃度范圍內(nèi)的粉塵云。
10、可燃氣體的點火能量與其爆炸極限范圍的關(guān)系是( )
A.點火能量越大,爆炸極限范圍越窄
B.點火能量越大,爆炸極限范圍越寬
C.爆炸極限范圍不隨點火能量變化
D.爆炸極限范圍與點火能量無確定關(guān)系
三、簡述題(60分)
1、(10分)按照人體觸及帶電體的方式,電擊可分為哪幾種情況。




2、(10分)現(xiàn)代防雷技術(shù)措施有哪些?。




3、(10分)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的主要參數(shù)有哪些?分別反映裝置的什么性能?



 

4、(10分)簡述保護接地與保護接零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






5、(10分)簡述電氣防火、防爆應采取哪些綜合性的控制措施?


 


6、(10分)簡述靜電事故防治措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