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財《統計學》在線作業(yè)三-0027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1.各機構部門的初次分配總收入之和就等于( )。
A.財政收入
B.國內生產總值
C.國民總收入
D.國民可支配總收入
2.職工人數是( )。
A.時點指標,總量指標
B.時點指標,平均指標
C.時期指標,總量指標
D.時期指標,平均指標
3.已知某企業(yè)的產品合格品率為99%,則標準差為( )。
A.99%
B.99.9%
C.1%
D.9.95%
4.在國營工業(yè)企業(yè)設備普查中,每一個國營工業(yè)企業(yè)是( )。
A.調查對象
B.調查單位
C.填報單位
D.調查項目
5.權數對算術平均數的影響作用,取決于( )。
A.權數本身數值的大小
B.標志值本身數值的大小
C.權數是否相同
D.作為權數的各組單位數占總體單位數的比重大小
6.編制質量指標綜合指數的一般原則是采用( )作為同度量因素。
A.報告期的質量指標
B.報告期的數量指標
C.基期的質量指標
D.基期的數量指標
7.研究某高中的學生高考情況,其統計總體為( )。
A.每名高三學生
B.高三所有學生
C.某一班級
D.某一學生成績
8.若銷售量增長5%,零售價格增長2%,則商品銷售額增長( )。
A.7%
B.10%
C.7.1%
D.15%
9.相對指標中,反映總體中某一部分數值與總體的另一部分數值的數量對比關系的是( )。
A.結構相對數
B.比例相對數
C.比較相對數
D.動態(tài)相對數
10.抽樣極限誤差通常需要用( )做為標準單位來衡量。
A.抽樣平均誤差
B.總體標準差
C.樣本總量
D.抽樣誤差概率度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11.序時平均數和一般平均數都是反映現象一般水平,但是兩者的不同有( )。
A.一般平均數是根據變量數列計算的
B.序時平均數是根據時間數列計算的
C.一般平均數將總體各單位之間的數量標志的變異抽象化
D.序時平均數將整個總體在時間中的變動抽象化
12.對于定序數據,可以計算( )。
A.頻數
B.頻率
C.累計頻數
D.累計頻率
13.國民經濟核算的生產范圍包括( )。
A.生產者提供或準備提供給其他單位的貨物或服務的生產
B.生產者用于自身最終消費或固定資本形成的所有貨物的自給性生產
C.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務和付酬家庭雇員提供的家庭服務的自給性生產
D.住戶成員為本住戶提供的家庭或個人服務
14.對于成數總體,每一個總體單位標志值可以取到( )。
A.不確定
B.1
C.0
D.-1
15.數列中存在極端數值的情況下,( )能較好地反映數據的集中趨勢。
A.算術平均數
B.眾數
C.中位數
D.調和平均數
16.統計整理是( )。
A.統計調查的繼續(xù)
B.統計設計的繼續(xù)
C.統計調查的基礎
D.統計分析的前提
E.對社會經濟現象從個體量觀察到總體量認識的連接點
17.資本形成總額包括( )。
A.最終消費
B.營業(yè)盈余
C.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D.存貨增加
18.時間數列的發(fā)展水平指標有( )。
A.發(fā)展水平
B.平均發(fā)展水平
C.增減量
D.平均增減量
E.發(fā)展速度
F.平均發(fā)展速度
19.統計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
A.大量觀察法
B.統計分組法
C.<font face="Arial">綜合指標法</font>
D.數理分析法
20.平均指數與綜合指數兩者的區(qū)別與聯系是( )。
A.解決復雜總體不能直接同度量問題的思想相同
B.運用資料的條件不同
C.經濟分析中的具體作用不同
D.在一定的權數條件下兩者具有變形關系
三、判斷題 (共 5 道試題,共 20 分)
21.國民總收入是體現各經濟主體參與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終結果的總量,是各經濟主體當期用于收入使用的最大數額。( )
22.定量數據的整理方法同樣適用于定性數據。( )
23.資產范圍中不包括諸如大氣或公海等無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權的那些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但包括那些尚未發(fā)現或難以利用的礦藏。( )
24.組距式分組只適合連續(xù)變量。( )
25.中國年度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包括如下幾個過程:初步核算過程、初步核實過程、最終核實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