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22年春學期《機械設計基礎》在線平時作業(yè)3-0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50 分)
1.若要提高受軸向變載荷作用的緊螺栓的疲勞強度,可采用( )。A 在被連接件間加橡膠墊片 B 增大螺栓長度C 采用精制螺栓 D 加防松裝置
A.在被連接件間加橡膠墊片
B.增大螺栓長度
C.采用精制螺栓
D.加防松裝置
2.與連桿機構相比,凸輪機構最大的缺點是( )。A 設計較為復雜 B 慣性力難以平衡C 點、線接觸,易磨損 D 不能實現(xiàn)間歇運動
A.設計較為復雜
B.慣性力難以平衡
C.點、線接觸,易磨損
D.不能實現(xiàn)間歇運動
3.對于齒面硬度小于350HBS的閉式鋼制齒輪傳動,其主要失效形式為( )。A 輪齒疲勞折斷 B 齒面磨損 C 齒面疲勞點蝕 D 齒面膠合
A.輪齒疲勞折斷
B.齒面磨損
C.齒面疲勞點蝕
D.齒面膠合
4.采用兩個普通平鍵時,為使軸與輪轂對中良好,兩鍵通常布置成( )。 A 相隔180° B 相隔120°~130° C 相隔90° D 在軸的同一目線上
A.相隔180°
B.相隔120°~130°
C.相隔90°
D.在軸的同一母線上
5.在一定轉速下,要減輕鏈傳動的運動不均勻和動載荷,應( )。A 增大鏈節(jié)距和鏈輪齒數(shù) B 減小鏈節(jié)距和鏈輪齒數(shù)C 增大鏈節(jié)距,減小鏈輪齒數(shù) D 減小鏈節(jié)距,增大鏈輪齒數(shù)
A.增大鏈節(jié)距和鏈輪齒數(shù)
B.減小鏈節(jié)距和鏈輪齒數(shù)
C.增大鏈節(jié)距,減小鏈輪齒數(shù)
D.減小鏈節(jié)距,增大鏈輪齒數(shù)
6.根據(jù)軸的承載情況,( )的軸稱為轉軸。A 既承受彎矩又承受轉矩 B 只承受彎矩又承受轉矩C 不承受彎矩只承受轉矩 D 承受較大的軸向載荷
A.既承受彎矩又承受轉矩
B.只承受彎矩又承受轉矩
C.不承受彎矩只承受轉矩
D.承受較大的軸向載荷
7.普通平鍵聯(lián)接工作時,鍵的主要失效形式為( )。
A.鍵受剪切破壞
B.鍵側面受擠壓破壞
C.剪切和擠壓同時產生
D.磨損和鍵被剪斷
8.齒輪變位后,( )發(fā)生了改變。A 分度圓 B 基圓 C 模數(shù) D 齒根圓
A.分度圓
B.基圓
C.模數(shù)
D.齒根圓
9.在螺栓連接中,有時在一個螺栓上采用雙螺母,其目的是( )。A 提高強度 B 提高剛度 C 防松 D 減小每圈螺紋牙上的受力
A.提高強度
B.提高剛度
C.防松
D.減小每圈螺紋牙上的受力
10.一部機器一般由原動機、傳動部分、工作機及控制部分組成,本課程主要研究( )。A 原動機 B 傳動部分C 工作機 D 控制部分
A.原動機
B.傳動部分
C.工作機
D.控制部分
二、判斷題 (共 10 道試題,共 50 分)
11.兩構件通過點或線接觸組成的運動副為低副。
12.閉式軟齒面齒輪傳動應以彎曲強度進行設計,以接觸強度進行校核。
13.在凸輪從動件運動規(guī)律中,等速運動的加速度沖擊最小。
14.滾動軸承壽命計算公式中壽命指數(shù)ε對球軸承為1/3。
15.變位蝸桿傳動中,是對蝸桿進行變位,而蝸輪不變位。
16.由于帶工作時存在彈性滑動,從動帶輪的實際圓周速度小于主動帶輪的圓周速度。
17.滾動軸承的外圈與軸承孔的配合應采用基孔制。
18.帶的離心應力取決于單位長度的帶質量、帶的線速度和帶的截面積三個因素。
19.帶傳動由于工作中存在打滑,造成轉速比不能保持準確。
20.平面四桿機構中,壓力角越小,傳動角越大,機構的傳動性能越好,效率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