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高層建筑結構1646》21秋在線作業(yè)2【標準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2/3/25 13:48:47來源:admin瀏覽: 71 次

《高層建筑結構1646》21秋在線作業(yè)2-0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30 道試題,共 60 分)

1.關于框架結構的變形,哪個結論是正確的? ( )

A.框架結構的整體變形主要呈現(xiàn)為彎曲型

B.框架結構的彎曲型變形是由梁、柱的軸向變形引起的

C.框架結構的層間變形一般為下小上大

D.框架結構的層間位移僅與柱的線剛度有關,而與梁的線剛度無關

 

2.《高層規(guī)范》規(guī)定,高層建筑非抗震設計時,風荷載組合值系數(shù)為( )。

A.0.5

B.1.0

C.1.4

D.1.5

 

3.一般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的底部加強部位高度,下列何項符合規(guī)定?( )

A.剪力墻高度的1/10,并不小于底層層高

B.墻肢總高度的1/8和底部兩層二者的較大值

C.不步于兩層層高

D.需根據(jù)具體情況確定

 

4.聯(lián)肢剪力墻中連梁的主要作用是:( )。

A.連接墻肢,把水平荷載從一墻肢傳遞到另一墻肢

B.連接墻肢,把豎向荷載從一墻肢傳遞到另一墻肢

C.連接墻肢,使其起整體作用

D.洞口上方連梁起構造作用

 

5.當( )為大偏壓剪力墻。

A.x≤ξbh0

B.x >ξbh0

C.x≤0.3 h0

D.x > 0.3 h0

 

6.當α≥10 ,且In/I≤ξ時,按( )計算。

A.整體小開口墻

B.整片墻

C.聯(lián)肢墻

D.壁式框架

 

7.框架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可以考慮梁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而對梁端負彎矩進行調(diào)幅,下列調(diào)幅及組合正確的是( )。

A.豎向荷載產(chǎn)生的彎矩與風荷載及水平地震作用的彎矩組合后再進行調(diào)幅

B.豎向荷載產(chǎn)生的彎矩應先行調(diào)幅,再與風荷載和水平地震作用產(chǎn)生的彎矩進行組合

C.豎向荷載產(chǎn)生的彎矩與風荷載產(chǎn)生的彎矩組合后進行調(diào)幅,水平地震作用產(chǎn)生的彎矩不調(diào)幅

D.豎向荷載產(chǎn)生的彎矩與水平地震作用產(chǎn)生的彎矩組合后進行調(diào)幅,風荷載產(chǎn)生的彎矩不調(diào)幅

E.豎向荷載產(chǎn)生的彎矩進行調(diào)幅,同時風荷載和水平地震作用的彎矩也應調(diào)幅,然后再進行組合

 

8.墻肢的軸向變形,隨著層數(shù)增大,其影響( )。

A.越大

B.與高寬比無關

C.越小

D.不變

 

9.已知某抗震設防為9度區(qū)的高層建筑,在多遇地震影響下其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為0.32,該結構重力荷載代表值為150000KN,則該結構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總的豎向壓力標準值為( )。

A.26520KN

B.23400KN

C.48000KN

D.36000KN

E.40800KN

 

10.有抗震設防的高層建筑結構,對豎向地震作用的考慮,下列哪項是符合規(guī)定的?( )

A.8度、9度設防時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B.9度設防時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與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組合

C.8度設防的較高建筑及9度設防時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與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組合

D.7度設防的較高建筑及8度、9度設防時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與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組合

 

11.剪力墻結構在側(cè)向力作用下的變形曲線為( )。

A.彎壓型

B.剪切型

C.彎剪型

D.彎曲型

 

12.整體工作系數(shù)α 愈大,說明剪力墻的側(cè)向( )。

A.剛度增大,側(cè)移減小

B.剛度增大,側(cè)移增大

C.剛度減小,側(cè)移減小

D.剛度減小,側(cè)移增大

 

13.限制房屋高寬比的目的是( )。

A.避免房屋產(chǎn)生剪切破壞

B.避免房屋產(chǎn)生彎曲破壞

C.防止房屋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

D.控制側(cè)移的大小

 

14.框架抗震設計中應遵循下列哪些原則?( ) (Ⅰ)強梁弱柱;(Ⅱ)強剪弱彎;(Ⅲ)強柱弱梁; (Ⅳ)強節(jié)點、強錨固

A.Ⅰ、Ⅱ、Ⅲ

B.Ⅱ、Ⅲ、Ⅳ

C.Ⅱ、Ⅲ

D.Ⅰ、Ⅱ、Ⅳ

 

15.抗震設計時,二級框架梁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應符合的條件是( )。

A.x≤0.25hbo

B.x≤0.3hbo

C.x≤0.25hbo

D.x≤0.50hbo

 

16.進行抗震設防的高層框架角柱,下列哪項要求符合《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的規(guī)定? ( )

A.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一、二級框架角柱的彎矩、剪力設計值宜乘以增大系數(shù)1.30

B.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一級框架角柱的彎矩、剪力設計值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1.30

C.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一、二、三級框架角柱的彎矩、剪力設計值宜乘以增大系數(shù)1.30

D.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載面承載力計算,一、二、三級框架角柱經(jīng)調(diào)整后的彎矩設計值、剪力設計值應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數(shù)

 

17.抗震設防的底層大空間剪力墻結構,上下剛度比宜接近1,但不宜大于( )。

A.1.5

B.2

C.2.5

D.3

 

18.框架梁、柱中心線宜重合,當梁、柱中心線間有偏心時,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 )

A.在任何情況下不應大于該方向柱截面寬度的1/4

B.非抗震設計時不應大于該方向柱截面寬度的1/4

C.抗震設計時不宜大于該方向柱截面寬度的1/4

D.如偏心距大于該方向柱寬的1/4時,可采用增設梁水平加腋的措施

 

19.高層建筑結構防震縫的設置,下列所述哪種正確?( )

A.應沿房屋全高設置,包括基礎也應斷開

B.應沿房屋全高設置,基礎可不設防震縫,但在與上部防震縫對應處應加強構造和連接

C.應沿房屋全高設置,有地下室時僅地面以上設置

D.沿房屋全高設置,基礎為獨立柱基時地下部分可設防震縫,也可根據(jù)不同情況不設防震縫

 

20.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抗震設計三水準的設防要求。所謂小震,下列何種敘述為正確?( )

A.6度或7度的地震

B.50年設計基準期內(nèi),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震

C.50年設計基準期內(nèi),超越概率約為63%的地震

D.6度以下的地震

 

21.超過( )高度的高層建筑抗震設計時,應考慮風荷載效應與水平地震荷載效應的組合。

A.40m

B.60m

C.80m

D.100m

 

22.對于以下五種類型的鋼筋混凝土多高層建筑結構即:1)框架;2)框架—剪力墻;3)填充墻框架;4)剪力墻;5)乙類建筑中結構。下面哪項列出的結構宜進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層抗震變形驗算?( )

A.1、5

B.1、2、4

C.1、3、5

D.1、3

 

23.高層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布置,下列哪項符合規(guī)定?( )

A.剪力墻應雙向或多向布置,宜打通對直,每個獨立墻段的總高度與長度之比不宜小于2,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不宜小于3

B.剪力墻宜雙向布置,宜拉通對直,每個獨立墻段的總高度與長度之比不應小于2,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不宜小于3

C.剪力墻應雙向布置,宜拉通對直,每個獨立墻段的總高度與長度之比不應小于3,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不宜小于

D.剪力墻應雙向布置,宜拉通對直,每個獨立墻段的總高度與長度之比不宜小于3,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不應小于2

 

24.豎向荷載作用下剪力墻內(nèi)力的計算,不考慮結構的連續(xù)性,可近似認為各片剪墻只承受 ( )。

A.軸向力

B.彎矩

C.剪力

D.彎矩和軸向力

 

25.某高層建筑要求底部幾層為大空間,此時應采用那種結構體系?( )

A.框架結構

B.板柱結構

C.剪力墻結構

D.框支剪力墻

 

26.在抗震設防中,小震對應的是: ( )。

A.小型地震

B.多遇地震

C.偶遇地震

D.罕遇地震

 

27.建筑根據(jù)其抗震重要性為四類,當為乙類建筑II類場地時,下列何種敘述是正確的? ( )

A.可按本地區(qū)的設防烈度提高1度計算地震作用

B.可按本地區(qū)的設防虺度計算地震作用,按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C.按本地區(qū)的設防烈度提高1度計算地震和采取抗震措施

D.不必采取提高設防烈度的抗震措施

 

28.以下關于框架的觀點,哪個是正確的? ( )

A.按照D值法,線剛度大的柱上的剪力必大于線剛度小的柱上的剪力

B.反彎點法在計算柱的抗側(cè)移剛度時考慮了節(jié)點的轉(zhuǎn)動

C.按照D值法框架柱的反彎點位置與框架層數(shù)有關

D.D值法比反彎點法求得的柱抗側(cè)移剛度大

 

29.8 度抗震設防時,框架一剪力墻結構的最大高寬比限值是( )。

A.2

B.3

C.4

D.5

 

30.按D值法對框架進行近似計算時,各柱的側(cè)向剛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 )。

A.當柱的線剛度不變時,隨框架梁線剛度的增加而減小

B.當柱的線剛度不變時,隨框架梁線剛度的增加而增加

C.當框架梁、柱的線剛度不變時,隨層高的增加而增加

D.當框架梁、柱的線剛度不變時,隨層高的增加而減小

E.與框架梁的線剛度無關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31.框架結構的內(nèi)力計算中,關于分層法和反彎點法說法正確的有( )。

A.分層法和反彎點法均需要把結構分成敞口框架進行內(nèi)力分析

B.分層法需要對結構進行分層,反彎點法不需要對結構進行分層

C.分層法計算得到的節(jié)點彎矩可能不平衡,反彎點法計算得到的節(jié)點彎矩一定平衡

D.兩種方法計算得到的節(jié)點彎矩一定平衡

E.兩種方法計算得到的節(jié)點彎矩都一定不平衡,需要進行再次分配

 

32.在求高層建筑風荷載標準值時,應乘以大于1.0的風振系數(shù)的情況有( )。

A.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的高層建筑

B.基本自振周期小于0.25s的高層建筑

C.高度大于30m,且高寬比大于1.5的高層建筑

D.高度大于30m的高層建筑

E.高寬比大于1.5的高層建筑

 

33.關于二階段設計方法中,說法正確的有( )。

A.第一階段設計主要是對結構構件截面進行承載力驗算,必要時還需驗算結構的彈性變形

B.第一階段設計是確保第一水準和第二水準的設防要求

C.對有特殊要求、地震時易倒塌以及有明顯薄弱層的不規(guī)則結構,除進行第一階段的設計外,還需進行第二階段的設計,驗算結構的彈塑性變形

D.第二階段設計是實現(xiàn)第三水準設防要求

E.對大多數(shù)結構,可只進行第一階段設計,而只通過概念設計和抗震構造措施來滿足第三水準設計要求

 

34.關于分層法說法正確的有( )。

A.該方法將整體框架結構劃成若干獨立的敞口框架進行計算,具有化整為零的思想

B.該方法是將整體框架結構作為一個基本計算單元進行計算的

C.該方法的所有構件采用彈性剛度

D.該方法的所有構件采用彈塑性剛度

E.該方法是一種基于力矩分配法的、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內(nèi)力近似計算方法

 

35.框架結構可以考慮梁端塑性變形產(chǎn)生內(nèi)力重分布,而對梁端負彎矩進塑性調(diào)幅,下列敘述符合規(guī)定的有( )。

A.僅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可進行調(diào)幅

B.僅在風荷載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均可進行調(diào)幅

C.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及風荷載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均可進行調(diào)幅

D.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只有現(xiàn)澆整體式框架結構可以進行調(diào)幅

E.在豎向荷載作用下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可以進行調(diào)幅

 

36.關于鉸接體系計算簡圖說法正確的有( )。

A.該體系是由總框架、總剪力墻以及鉸接連桿構成的

B.忽略了鉸接連桿的軸向變形

C.總剪力墻截面剛度為平行于水平荷載作用方向單片剪力墻截面等效抗彎剛度之和

D.總框架某根柱子的抗側(cè)剛度為平行于水平荷載作用方向相應位置處所有柱子抗側(cè)剛度之和

E.連桿的長短對計算結果沒有影響

 

37.在各類剪力墻的劃分判別條件中,關于整體參數(shù) 說法正確的有( )。

A.該參數(shù)反映的是連梁剛度與墻肢剛度之間的比例關系

B.該參數(shù)考慮了墻肢軸向變形后連梁與墻肢的剛度比,無量綱

C.該參數(shù)沒有考慮墻肢軸向變形后連梁與墻肢的剛度比,且有量綱

D.該參數(shù)很大,墻肢仍然可以出現(xiàn)反彎點,僅憑該參數(shù)不能完全判斷出結構形式

E.該參數(shù)很大,墻肢絕對不會出現(xiàn)反彎點,僅憑該參數(shù)可以完全判斷出結構形式

 

38.關于風荷載計算說法正確的有( )。

A.基本風壓是一種理想、特殊條件下的風壓,與建筑物自身沒直接關系

B.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不僅考慮了地貌而且還考慮了高度對基本風壓的修正,與建筑自身沒直接關系

C.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反映了建筑物的外觀特性,突出了建筑物的個性特點

D.風振系數(shù)反映了結構動力特性對風荷載的影響

E.《荷載規(guī)范》方法計算的風荷載值為風荷載標準值

 

39.已知某剪力墻洞口面積不超過墻體面積的15%,且洞口至墻體邊的凈距及洞口之間的凈距大于洞孔長邊尺寸時,當計算該墻體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效應時,說法正確的有( )。

A.該剪力墻可視為一懸臂構件

B.該剪力墻不能視為一懸臂構件,而必須看成一種體結構

C.該剪力墻任一高度處的彎矩和剪力可以直接根據(jù)截面法求取

D.計算該剪力墻的位移時,不宜考慮剪切變形的影響

E.計算該剪力墻的位移時,宜考慮剪切變形的影響

 

40.關于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說法正確的有( )。

A.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建立了單質(zhì)點彈性體系水平地震作用與結構重力荷載代表值之間的關系

B.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建立了單質(zhì)點彈、塑性體系水平地震作用與結構重力荷載代表值之間的關系

C.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既反映了地震本身對結構的影響,也反映了結構自身動力特性對結構的影響

D.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僅僅反映了地震本身對結構的影響

E.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反映了單質(zhì)點體系的最有代表性的絕對最大加速度結果

 

三、判斷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41.高層結構的概念設計很重要,它直接影響到結構的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 )

 

42.為了避免墻肢過弱,要求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不宜小于2 。( )

 

43.當結構單元內(nèi)僅有整截面剪力墻時,應按豎向懸臂墻計算風荷載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各樓層的總剪力和總彎矩。( )

 

44.在扭轉(zhuǎn)作用下,各片抗側(cè)力結構的側(cè)移及層間變形也不相同,距剛心較近的邊緣抗側(cè)力單元的側(cè)移及層間變形最大。( )

 

45.我國《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 規(guī)定,高層建筑不應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各種結構體系。 ( )

 

46.壁式框架的側(cè)移剛度計算可采用 D 值法進行計算,可以不考慮帶剛域桿件的剛域影。( )

 

47.高層建筑結構傾覆計算時,應按風荷載或水平地震作用計算傾覆力矩設計值,抗傾覆的穩(wěn)定力矩不應小于傾覆力矩設計值。計算穩(wěn)定力矩時,樓層活荷載取50 % ,恒荷載取90 %。 ( )

 

48.有抗震設防的高層建筑,沿豎向結構的側(cè)向剛度有變化時,下層剛度應不小于相鄰的上層剛度的70 % ,連續(xù)三層剛度逐層降低后,不小于降低前剛度的50 %。 ( )

 

49.高層結構應根據(jù)房屋的高度、高寬比、抗震設防類別、場地類別、結構材料、施工技術等因素,選用適當?shù)慕Y構體系。 ( )

 

50.框架柱的D值不是抗側(cè)移剛度。(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