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作業(yè)與管理》22春平時作業(yè)3-0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1.哪一項不是主觀判斷的預測方法?()
A.主管的意見
B.銷售隊伍的意見
C.消費者調查
D.德爾菲方法
E.時間序列分析
2.某加工件批量n=4件,需順序經過4道工序加工,各工序的單件作業(yè)時間分別為:t1=10分,t2=5分,t3=20分,t4=15分,若采用順序移動方式組織生產,則該批加工件的加工總周期為()
A.200分
B.110分
C.125分
D.115分
3.通過設置()來解決隨機性需求中的需求波動問題,預防或消除缺貨。
A.經常庫存
B.最小庫存
C.最大庫存
D.安全庫存
4.工藝專業(yè)化在優(yōu)點之一是()
A.運輸路線短,運輸成本低
B.有利于減少在制品數量和流動資金占用量
C.產品品種更換有較強的適應性
5.平面流程分析是在工藝流程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所研究對象在廠內經過的路線是否合理,目的在于()
A.對企業(yè)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省去不必要和不合理的動作
B.制訂出最合理的動作和動作的順序
C.改善廠房布置和設備布置
D.使企業(yè)達到標準化的一種科學分析方法和技術
6.某加工中心有2臺設備,每天一班,每班8小時,5月份工作天數為23天,設備開動率為90%,該加工中心的設備能力為( )
A.331.2小時
B.165.6小時
C.184小時
D.368小時
7.將企業(yè)生產的產品推向市場的過程是企業(yè)運營的()環(huán)節(jié)
A.輸入
B.轉換
C.反饋
D.輸出
8.大量生產一般()
A.重復性小
B.設備利用率高
C.柔性高
D.產品品種少
9.生產與作業(yè)管理在企業(yè)管理中處于()
A.決策性地位
B.計劃性地位
C.基礎性地位
D.主導性地位
10.MRP是在( )
A.訂購點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B.在制品定額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C.累計數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D.網絡計劃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二、多選題 (共 5 道試題,共 20 分)
11.下列不屬于生產調度報表的有()
A.財務報表
B.調度日報
C.工資報表
D.生產簡報
E.質量報表
12.生產計劃的主要指標有( )
A.產量
B.品種
C.質量
D.產值
E.出產期
13.工作地零件和工具的放置原則包括( )
A.加工件和工具要放在固定位置,通常要放在看得見、夠得著的地方,并按使用順序放置
B.工具、材料、控制裝置應靠近作業(yè)位置,放置在操作者兩臂正常工作范圍之內
C.操縱桿、開頭、手輪、指示儀表,應配置在易見、易操作的位置
D.為了操作方便,給操作者配備高度適宜的工作臺和椅子
14.按流水線上加工對象的數目可以分為( )
A.固定流水線
B.單一品種流水線
C.連續(xù)流水線
D.多品種流水線
E.手工流水線
15.時變需求下的庫存控制對策有( )
A.直接按期間需求量訂貨
B.按經濟批量訂貨
C.用部分期間費用比較法
D.用部分期間平衡法
E.用動態(tài)規(guī)劃方法
三、判斷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16.在實際工作中,選擇零件的移動方式需要考慮零件的大小、零件加工時間的長短、批量的大小以及生產單位的專業(yè)化形式。而不需要考慮,運輸次數、設備的利用,零部件體積、重量易損易壞因素。
17.因為平均庫存水平低,固定量庫存系統更適用于低價格產品。
18.零件標準化是提高生產率的一個主要因素。
19.訂貨型生產企業(yè)的工人操作專業(yè)化程度高。
20.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供應與需求同步化。
21.MRP對產品結構樹進行自底向上的分析,按產品結構層次向上累計需求。
22.生產運作策略是一種職能策略。
23.運作管理包括系統設計、系統運行和系統改進三大部分。
24.工作研究是在既定的工作條件下,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研究資料的更合理利用,排除作業(yè)中不合理、不經濟和混亂的因素,尋求一種更佳、更經濟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系統的生產率,降低系統的運營成本。
25.當各工序時間相等時,一批零件采用平行移動方式與平行順序方式下的加工周期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