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制史》在線平時作業(yè)1-0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50 分)
1.在中國古代,由皇帝和各級官員通過調閱案卷或是直接提審在押囚犯以疏決罪囚、平反冤獄的制度被稱為( )。
A.錄囚
B.靜獄
C.清倉
D.洗冤
2.清末修律時,修訂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進民律前三編草案折》中表示:“此次編輯之旨,約分四端:(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則。(二)原本后出最精確之法理。(三)求最適于中國民情之法則。(四)期于改進上最有利益之法則。”關于清末修訂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適的?( )
A.西學為體、中學為用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堅持德治、排斥法治
D.拋棄傳統(tǒng)、盡采西說
3.“登聞鼓”是中國古代一種直訴制度,最早出現(xiàn)在( )時期。
A.西周
B.漢
C.兩晉
D.唐
4.關于《大清新刑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
A.《大清新刑律》是中國刑法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義的法典
B.《大清新刑律》規(guī)定刑罰分主刑、從刑
C.《大清新刑律》的內容完全屬于資本主義刑法性質的內容
D.《大清新刑律》于1911年公布,但沒有實施
5.西漢末年,一男子偷盜他人一頭牛并販賣到外鄉(xiāng),回家后將此事告訴了妻子,其妻隱瞞向官府舉報。案發(fā)后,該男子受到懲處。依照當時的法律,其妻的行為應如何處理?( )
A.完全不負刑事責任
B.按包庇罪論處
C.與其丈夫同罪
D.按其丈夫之罪減一等處罰
6.唐律規(guī)定,毆打或謀殺祖父母、父母的行為構成( )。
A.不孝
B.惡逆
C.大不敬
D.內亂
7.唐永徽年間,甲由祖父乙撫養(yǎng)成人。甲好賭欠債,多次索要乙一祖?zhèn)饔駢嬑垂鹨鈿⒁?。某日,甲趁乙熟睡,以木棒狠擊乙頭部,以為致死(后被救活),遂奪玉墜逃走。唐律規(guī)定,謀殺尊親處斬,但無致傷如何處理的規(guī)定。對甲應當實行下列哪一處罰?( )
A.按“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應處斬刑
B.按“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應處絞刑
C.致傷未死,應處流三千里
D.屬于“十惡”犯罪中的“不孝”行為,應處極刑
8.為加重對盜賊的打擊,創(chuàng)立“重法地法”,這是哪一個朝代?(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明朝將依皇帝旨意在朝廷上杖責官員的法外刑罰稱為( )。
A.廷杖
B.折杖
C.笞杖
D.枷號
10.將《新律》之《刑名》篇分為《刑名》與《法例》兩篇的律典是( )。
A.《九章律》
B.《晉律》
C.《北魏律》
D.《北齊律》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50 分)
11.“七出”是中國古代解除婚姻的條件。下列選項中,屬于“七出”的有( )。
A.口舌
B.懶惰
C.妒忌
D.骯臟
12.以下哪些制度可以看作是法律儒家化的產(chǎn)物?( )
A.八議
B.準五服以制罪
C.留養(yǎng)承祀
D.親親得相首匿
13.清末法制改革中,法理派與禮教派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哪幾個方面?( )
A.“干名犯義”條存廢問題
B.“存留養(yǎng)親”制度
C.“無夫奸”及“親屬相奸”等問題
D.“子孫違反教令”問題
14.西周時期,丈夫把妻子趕出家門的七種理由即“七出”,包括( )。
A.惡疾
B.盜竊
C.無子
D.口舌
15.下列關于中國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
A.“禮法結合”為中國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B.夏、商時代的法律制度明顯受到神權觀念的影響
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罰”思想到漢代中期后被儒家發(fā)揮成為“德主刑輔、禮刑并用”的策略
D.清末修律使中華法系“依倫理而輕重其刑”的特點沒有受到?jīng)_擊
16.春秋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
A.孔子
B.商鞅
C.荀子
D.韓非子
17.中國古代在離婚問題上奉行“七出三不去”,對于該項制度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制度表明解除婚姻的大權掌握在男子手中
B.“七出”與“三不去”是彼此矛盾的
C.妻子如果育有子女即“有所出”屬于“三不去”的一種情形,丈夫不得休妻
D.“三不去”對穩(wěn)定婚姻關系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18.《唐律》充分吸收了封建刑法理論之養(yǎng)分,如把殺人罪區(qū)分為六種情況,于是有“六殺”之名目,以下哪些選項屬于“六殺”? ( )
A.謀殺
B.斗殺
C.暗殺
D.過失殺
19.宋朝刑罰制度的主要變化有( )。
A.重法地法
B.折杖法
C.刺配刑
D.凌遲入律
20.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法制建設的特點有( )。
A.時間、空間的局限性
B.律學發(fā)達、立法技術成熟
C.貴族特權進一步膨脹
D.法律制度進一步儒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