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系學2466》22春在線作業(yè)1-0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30 道試題,共 60 分)
1.( )是指個人與個人直接的信息交流溝通方式。
A.自我傳播
B.人際傳播
C.群體傳播
D.大眾傳播
2.電視和廣播媒介的共同弱點是( )
A.感染力較差
B.功能單一
C.傳播效果較弱
D.傳播效果稍縱即逝
3.關系到組織生死存亡、決定組織成敗的那部分公眾稱之為( )。
A.內部公眾
B.組織公眾
C.首要公眾
D.順意公眾
4.( )是公共關系過程的首要步驟。
A.公共關系調查
B.公共關系策劃
C.公共關系實施
D.公共關系評估
5.公共關系的本質屬性是:( )
A.交流
B.傳播
C.溝通
D.傳播溝通
6.公共關系的根本職責是:( )
A.危機處理
B.售后服務
C.協(xié)調溝通
D.新聞報道
7.以下哪個時期提出開放系統(tǒng)的“雙向對稱”公共關系模式的基本思想。()
A.巴納姆時期
B.艾維·李 時期
C.愛德華·伯內斯時期
D.斯科特·卡特李普時期
8.( )是指公共關系調查者借助于一定的抽樣方法從調查對象總體中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調查。
A.普遍調查
B.抽樣調查
C.典型調查
D.重點調查
9.某人在組織公關部中主要負責評估組織的形象和公關工作的效果,以尋找出現問題的原因。他屬于(C 易)
A.公關計劃人員
B.公關技術人員
C.公關調查分析人員
D.公關傳播人員
10.傳播學界認為,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幾十年間,關于大眾傳播威力研究中最流行的觀點是( )
A.魔彈論
B.有限效果論
C.適度效果論
D.最低效果法則
11.雙向不平衡模式認為,當組織與公眾發(fā)生沖突時,解決的辦法是要求( )
A.組織改變公關行為
B.媒介改變行為方式
C.公眾改變行為
D.組織與公眾共同改變行為
12.( )是指以介紹組織機構的各方面情況、塑造組織形象、協(xié)調組織機構與各類公眾關系為目的的廣告。
A.廣告?zhèn)鞑?/p>
B.新聞傳播
C.整合傳播
D.大眾傳播
13.組織日常公共關系活動中最常見的傳播溝通方式是( )。
A.口頭傳播
B.視覺傳播
C.網絡傳播
D.大眾傳播
14.大眾傳播是通過一定的傳播媒介向公眾進行的組織形象的宣傳,而( )是完全由組織控制的對形象宣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A.廣告
B.慶典活動
C.社區(qū)活動
D.促銷活動
15.在公共關系中,將追求平等和雙贏作為處理各種關系的行為準則而形成的公關觀念,一般稱為( )
A.協(xié)調觀念
B.互惠觀念
C.傳播觀念
D.服務觀念
16.企業(yè)與本企業(yè)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者、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稱之為( )。
A.員工關系
B.顧客關系
C.媒介關系
D.社區(qū)關系
17.( )是指具有公共關系意識的公共關系工作的承擔者,是公共關系活動的發(fā)動者。
A.公共關系媒介
B.公共關系主體
C.公共關系媒介
D.公共關系客體
18.公關工作中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種口語傳播方式是( )
A.報告
B.演講
C.會議
D.談判
19.在公共關系協(xié)調方法中,輿論引導屬于( )。
A.溝通性協(xié)調
B.引導性協(xié)調
C.協(xié)商性協(xié)調
D.規(guī)范性協(xié)調
20.在一定條件下,多種需要中會有一種最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 )
A.自尊需要
B.勝任需要
C.成就需要
D.優(yōu)勢需要
21.( )是企業(yè)形象存在的物質性基礎,主要包括企業(yè)固定資產、總資產、流動資產、產品銷售及生產規(guī)模、員工人數、裝備先進性等。
A.實力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才形象
D.品牌形象
22.1903年( )開辦了第一家宣傳顧問事務所,成為向客戶提供勞務而收取費用的第一個職業(yè)公共關系人。
A.艾維?李
B.巴納姆
C.愛德華?伯尼斯
D.格魯尼格
23.組織的公關形象策劃要對公眾進行研究,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
A.研究目標公眾對組織的特殊視角
B.鑒別目標公眾的權利要求
C.建立有效的公眾形象
D.研究目標公眾的類型
24.()是指一個社會組織在發(fā)展運行過程中,獲得目標公眾態(tài)度認可、情感親和、言語宣傳、行為合作的成,是組織從目標公眾出發(fā)、開展公共關系工作獲得回報的指標。
A.認知度
B.美譽度
C.知名度
D.和諧度
25.( )是目前社會組織公眾傳播中最為重要、運用最為廣泛的系統(tǒng)性視覺傳播媒介。
A.CI系統(tǒng)
B.VI 系統(tǒng)
C.CIM系統(tǒng)
D.DI系統(tǒng)
26.1923年,首次在紐約大學講授公共關系課程的美國學者是:( )
A.艾維?李
B.伯尼斯
C.卡特利普
D.羅伯特?巴伯
27.公共關系作為一種職業(yè)和學科,最早產生于:( )
A.中國
B.英國
C.法國
D.美國
28.學校利用校慶進行廣泛的社會宣傳,這一活動本身表明它重視塑造自己的( )
A.文化形象
B.產品形象
C.社區(qū)形象
D.環(huán)境形象
29.組織的總體形象的建立是受眾多具體要素影響的。其中,( )是組織形象的精髓所在。
A.實力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才形象
D.品牌形象
30.公共關系的對象:( )
A.人民
B.群眾
C.公眾
D.受眾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31.公共關系學主要是( )相結合的產物。
A.經濟學科
B.管理學科
C.傳播學科
D.社會學科
E.法律學科
32.新聞稿采用倒金字塔結構的優(yōu)點在于( )
A.便于讀者迅速獲得最新、最重要的信息
B.便于節(jié)省讀者時間
C.便于編輯修改、保留重要信息
D.節(jié)省報紙版面
E.易于被編輯接受
33.根據關系的的重要程度,公眾可分為( )。
A.穩(wěn)定公眾
B.受歡迎的公眾
C.知曉公眾
D.首要公眾
E.次要公眾
34.公共關系的發(fā)展時期包括:( )
A.古代時期
B.近代時期
C.巴納姆時期
D.艾維?李時期
E.愛德華?伯尼斯時期
35.艾維李對公共關系的貢獻有:( )
A.投公眾所好
B.“公眾必須被告知”
C.“說真話”
D.將“公共利益與誠實”帶進了公共關系的領域
E.凡宣傳皆好事
36.“美譽度”是一個社會組織獲得公眾贊美、稱譽的程度,生產性企業(yè)美譽度內容可分解為( )。
A.產品評價
B.服務評價
C.貢獻評價
D.文化評價
E.政績評價
37.政府公共關系的客體包括( )
A.個體公眾
B.組織公眾
C.內部公眾
D.外部公眾
E.目標公眾
38.組織形象定位的三要素包括( )。
A.主體個性
B.傳達方式
C.公眾認知
D.組織評價
E.組織調查
39.公共關系的組成主要有四大要素,即( )。
A.社會組織
B.媒介
C.公眾
D.互動
E.管理
40.公共關系培訓的教育內容,包括:( )
A.課程設置
B.專業(yè)結構
C.職業(yè)道德教育
D.第二課堂
E.作業(yè)研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