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語22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業(yè)1【資料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2/10/28 19:13:45來源:admin瀏覽: 8 次


22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業(yè)1題目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5 道試題,共 60 分)

1.影響文化的交流和排斥的因素沒有( )

A.主體文化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狀況

B.外來文化的效用性

C.主體文化相比外來文化是否先進

D.外來文化的適應性

 

2.以下對唐朝與周邊民族和國家的關系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突厥降唐之人居長安者是長安戰(zhàn)俘中為數(shù)最多的

B.回紇與唐朝保持著友好和從屬的關系,曾幫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亂

C.唐不承認大食在中亞的擴張,雙方長期軍事對峙

D.吐蕃是古代藏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權(quán),唐朝與吐蕃長期處于和戰(zhàn)不定的局面

 

3.有關湯若望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第一位外國人欽天監(jiān)正

B.明末1620年,湯若望隨法國傳教士金尼閣來華

C.主持《崇禎歷書》的修訂工作

D.大膽排斥中國傳統(tǒng)的舊歷——大統(tǒng)、回回、東局三家歷法

 

4.對佛教在中國傳播和發(fā)展的階段性的理解有誤的是( )。

A.漢代佛教與中國道術(shù)方士思想相結(jié)合

B.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與中國玄學相結(jié)合

C.隋唐以后中國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獨立發(fā)展的道路

D.隋唐時期中國佛教有學派而無宗派

 

5.有關佛教能與中華文化融合的原因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中國文化有不足之處需要補充

B.佛教的適應性

C.佛教有利于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

D.中國哲學體系中沒有“本體論”論述

 

6.禮儀之爭的內(nèi)容不包括( )。

A.“Deus”是直接譯為陡斯、天主,還是中國的天、上帝

B.敬孔是偶像崇拜還是祭念先師

C.祭祖是祈神佑福還是追憶盡孝

D.是否要尊長聽君

 

7.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中寫到的中國被叫作“支那”,是外國人對( )的翻譯。

A.綺

B.秦

C.羌

D.茶

 

8.鄭和到達各國的第一件事就是( )。

A.宣傳朱棣的皇帝詔書

B.贈送禮物

C.進行貿(mào)易活動

D.武力征服

 

9.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 )

A.武威

B.酒泉

C.張掖

D.吐魯番

 

10.有關佛教中國發(fā)展,認識有誤的是( )

A.佛教東漢初年已傳入中國,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還看不出影響的跡象

B.由于時代的局限,魏晉時代所理解的佛學只能是玄學化的佛學

C.印度禪學在中國的變異并發(fā)展成禪宗的原因是時代浪潮的影響

D.隋唐以后,中國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獨立發(fā)展的道路

 

11.以下是用萬葉假名寫成的是 ( )。

A.《古事記》

B.《日本書紀》

C.《懷風藻》

D.《枕草子》

 

12.不是前三史對西域記載的特點的是( )。

A.記載客觀,語言準確生動

B.把所聞與所見分開記載

C.用平等的心態(tài)來記載和評論他們的

D.《漢書》按生產(chǎn)生活方式把西域諸國分為土著與行國

 

13.對唐朝盛世景象敘說不正確的是( )

A.唐長安城里外國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區(qū),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權(quán)

B.在唐的僑民以波斯人最多

C.唐朝一般讓外國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飾,以示區(qū)別,不與華人混同

D.昭武九姓曾經(jīng)是月氏人

 

14.以下理解有誤的是( )

A.朱士行是中國僧人中第一個到達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經(jīng)典原本的人

B.玄奘譯經(jīng)的基本程序,中國翻譯史上稱為“漢唐舊法”

C.義凈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還著有《梵語千字文》,是一部學習梵語的字書

D.法顯的《佛國記》有很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15.以下不屬于彌生飛躍的表現(xiàn)的是( )

A.生產(chǎn)方式由采集漁獵到農(nóng)耕水稻

B.體貌由單眼皮變?yōu)殡p眼皮

C.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發(fā)展到鐵器

D.人身材變高

 

二、判斷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16.南懷仁去世之后,康熙皇帝為他舉行隆重葬禮,并賜謚號“勤敏”。

 

17.2、3世紀之交,佛教在西域也發(fā)展起來,后來經(jīng)西域傳入國內(nèi)。

 

18.大乘佛教保持佛教原來的教義,以正統(tǒng)自居,以釋迦牟尼為佛主,注重佛教的儀式崇拜,以《阿含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

 

19.“漢字假名混合文體”中,一般假名表示主要的、中心的意思,漢字起到語法的作用。

 

20.“絲綢之路”是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首創(chuàng)的。

 

21.鄭和,漢族,原名馬三保,明朝航海家。

 

22.“也里可溫”是蒙古語中對基督教徒的稱呼。

 

23.火藥的制作方法傳入阿拉伯地區(qū),是由蒙古人攻打那里帶去的。

 

24.東漢王充的《論衡》指出磁石的指極性,對“司南”做了描述。

 

25.廣義的西域,是指通過蔥嶺(今帕米爾山結(jié)和昆侖山、喀喇昆侖山脈西部諸山的總稱)所能達到的廣大地區(qū),涵括中亞、西亞、印度半島,乃至東歐、希臘羅馬、北非等地域。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