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作業(yè)1(第1-3章,占25%)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下列敘述中,( )是數控編程的基本步驟之一。
A.零件圖設計
B.對刀
C.傳輸零件加工程序
D.程序校驗與首件試切
2.程序字由地址碼+數字構成,在下列各字中,屬于尺寸字的是( )。
A.H05
B.U-18.25
C.D02
D.F150.0
3.在下列代碼中,屬于非模態(tài)代碼的是( )。
A.F120
B.S300
C.G04
D.M08
4.程序校驗與首件試切的作用是( )。
A.檢驗程序是否正確及零件的加工精度是否滿足圖紙要求
B.提高加工質量
C.檢驗切削參數設置是否優(yōu)化
D.檢查機床是否正常
5.在數控系統(tǒng)中,用于控制機床或系統(tǒng)開關功能的指令是( )。
A.T代碼
B.F代碼
C.G代碼
D.M代碼
6.程序段G00 G01 G03 G02 X20 Y40.0 R12.0 F160;最終執(zhí)行( )指令。
A.G03
B.G02
C.G01
D.G00
7.圖1為孔系加工的兩種刀具路徑,對加工路線描述不正確的是( )。
{圖}
圖1 孔系加工路線方案比較
A.生產效率a>b
B.定位誤差a<b
C.運行時間a<b
D.行程總量a<b
8.在編程時,當選定了刀具及切削速度以后,應根據( )確定主軸轉速。
A.n=1000vC/πD
B.n =1000 /πvC D
C.n =vCπD /1000
D.n=1000πD /vC
9.采用恒線速度進行車削控制,已知工件的直徑是Φ80 mm,若切削時的線速度為200 m/min,則這時的主軸轉速約為( )r/min。
A.80
B.490
C.796
D.683
10.若在某實體鋼質材料加工4-Φ12H7的孔系,孔深18 mm,較好的用刀方案是( )。
A.中心鉆、Φ10鉆頭、Φ12鉆頭
B.中心鉆、Φ11.0鉆頭、Φ12立銑刀
C.中心鉆、Φ11.8鉆頭、Φ12鉸刀
D.中心鉆、Φ12鉆頭、Φ12鏜刀
11.在螺紋加工中,設定引入距離δ1和超越距離δ2的目的是( )。
A.保證螺距精度
B.保證螺紋牙型深度
C.提高表面加工質量
D.提高加工效率
12.下列敘述中,不屬于確定加工路線原則的是( )。
A.加工路線應保證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且效率較高
B.使數值計算簡單,以減少編程工作量
C.盡量采用工序集中,先孔后面的順序
D.應使加工路線最短,這樣既可以減少程序段,又可以減少空刀時間
13.下列數學處理中,用手工方法編制加工程序時,不需要做的工作是( )。
A.基點坐標計算
B.根據切削速度計算主軸轉速
C.計算節(jié)點坐標
D.計算輔助坐標點位置(進刀、退刀點等)
14.若在一個厚度為20mm的鋼質實體材料上,加工2個Φ10H7的通孔,下列刀具中用不上的是( )。
A.中心鉆
B.鉆頭
C.鉸刀
D.微調鏜刀
15.通過控制刀具的刀位點來形成刀具軌跡,下列對刀位點描述不正確的是( )。
A.輪廓車刀的刀尖圓弧中心
B.球頭刀的球心
C.柄銑刀的底面外圓切點
D.鉆頭的鉆尖
二、判斷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16.當某一續(xù)效代碼在多個程序段連續(xù)使用時,第2個程序段后該代碼可以省略。
17.非模態(tài)代碼只在當前程序段中有效,如G04、M02等。
18.數控機床旋轉軸之一的B軸是繞Z軸旋轉的軸。
19.在FANUC數控系統(tǒng)的代碼表中,00組的代碼為非續(xù)效代碼。
20.G53、G54、G55屬于同組G代碼。
21.在允許誤差不變的情況下,若非圓曲線的長度一定,則曲率越大逼近線段的數量越多。
22.無論數控車床的刀具類型如何變化,刀具的刀位點總是不變的。
23.當孔系間位置精度要求較高時,應采取單向趨近的工藝路線安排各孔的加工順序,這樣可以保證孔的定位精度。
24.用若干直線段或圓弧來逼近給定的非圓曲線,逼近線段的交點稱為基點。
25.在手工編程時,有些基點的坐標值是無法計算的,必須用計算機完成。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