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秋福師《教育學》在線作業(yè)一【資料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2/11/18 19:29:36來源:admin瀏覽: 1 次

福師《教育學》在線作業(yè)一-0003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5 道試題,共 30 分)

1.北京師范大學學制研究小組于1981年在其附屬中小學開始進行的學制實驗是____

A.六三制

B.雙軌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2.____僅為人的發(fā)展提供物質基礎,而不能決定人的發(fā)展。

A.遺傳素質

B.環(huán)境因素

C.物質因素

D.學校因素

 

3.____是指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

A.課程大綱

B.課程安排

C.課程計劃

D.課程實施

 

4.師范學校的出現,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yè),從時間上來說,____

A.是同時的

B.師范學校出現得早

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yè)的時間早

D.說不清楚

 

5.()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

A.教師的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

B.文化素養(yǎng)

C.專業(yè)素養(yǎng)

D.職業(yè)素養(yǎng)

 

6.()是指個人完成某種體力或腦力活動的主觀條件。

A.體力

B.智力

C.能力

D.創(chuàng)造力

 

7.自然主義教育目的的主要倡導者是____。

A.加德納

B.盧梭

C.斯金納

D.華生

 

8.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學"主張的是____

A.赫爾巴特

B.瓦o根舍因

C.懷特海

D.克伯屈

 

9.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____

A.主體

B.客體

C.教的主體

D.學的主體

 

10.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教育起源問題上堅持____

A.勞動起源論

B.生物起源論

C.心理起源論

D.生物進化論

 

11.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huán)境,讓我在這個環(huán)境里養(yǎng)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干、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yè)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這是____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

B.環(huán)境決定論的觀點

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

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

 

12.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____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

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

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

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1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____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

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14.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____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15.在17世紀,對班級授課制給予了系統(tǒng)的理論描述和概括,從而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____

A.北歐的尼德蘭

B.捷克的夸美紐斯

C.法國的斯圖謨

D.德國的福祿培爾

 

二、多選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1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說法的是____

A.方法科學

B.家長對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文化學習

D.不能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個分支

 

17.我國學校教育層次包括____

A.幼兒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學歷教育

 

18.教育活動中要注意"三結合",發(fā)揮教育合力,這"三結合"所指的三種教育是____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級教育

D.學校教育

E.社會教育

 

19.評價過程中的基本問題有____

A.評價概念是否合適

B.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適

C.評價過程是否科學

D.報告評價結果的信息是否合適

 

20.生產力與教育的關系有____

A.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guī)模和速度

B.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結構的變化

C.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D.教育相對獨立于生產力發(fā)展的水平

 

21.學校教育工作必須要堅持以教學為主的原因是____

A.教學是社會經驗得以再生產的一種主要手段

B.教學是促進人發(fā)展的主要手段

C.教學作為個人全面發(fā)展提供科學的基礎和實踐

D.教學是教育工作構成的主體部分

 

22.學生文化的特征有____

A.學生文化具有過渡性

B.學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C.學生文化具有多樣性

D.學生文化具有互補性

E.學生文化具有補助性

 

23.____是少年期表現的總體特征。

A.身心狀態(tài)的急劇變化

B.內心世界的發(fā)現

C.自我意識的突出

D.獨立精神的加強

 

24.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動因有()

A.內發(fā)論

B.外鑠論

C.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D.環(huán)境論

 

25.下列課程屬于綜合課程的有____

A.核心課程

B.融合課程

C.潛在課程

D.活動課程

E.廣域課程

 

26.學生應當履行的義務有()

A.遵守法律、法規(guī)

B.遵守學生行為規(guī)范,尊敬師長,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C.努力學習,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

D.遵守所在學?;蛘咂渌逃龣C構的管理制度

 

27.以下說法中,反映當代世界各國課程改革中所存在著的一些共同的發(fā)展趨勢的是____

A.重視課程的標準化建設

B.重視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綜合化

C.重視基礎學科和知識的結構化

D.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

E.重視個別差異

 

28.課程表的安排一般遵循以下幾條原則____

A.整體性原則

B.遷移性原則

C.生理適宜原則

D.科學性原則

 

29.教學原則有____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E.因材施教原則

F.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30.學校文化的特性有()

A.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

B.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

C.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傳統(tǒng)為己任

D.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縮影

 

31.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是____

A.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B.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產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

C.文字的產生和知識的記載與整理達到了一定程度,使人類的間接經驗得以傳遞

D.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培養(yǎng)官吏和知識分子

 

32.結合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的特殊性,組織教師進修時,一般是____

A.以業(yè)余為主

B.以自學為主

C.以長期為主

D.以短期為主

E.以國外學習為主

 

33.課程設計分為()等層次

A.課程計劃

B.教學大綱

C.教科書

D.教學媒體

 

34.20世紀以后的教育特點有()

A.教育的終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的現代化

 

35.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可能影響有____

A.對教育的動力作用

B.為教育的發(fā)展指明方向

C.改變教育者的觀念

D.影響受教育者的數量和教育質量

E.科學滲透可以影響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

 

三、判斷題 (共 15 道試題,共 30 分)

36.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結成授受關系

 

37.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概括了實施教育方針,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四有"新人的根本途徑。

 

38.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guī)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

 

39.狹義的教育是培育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泛指一切增進人們的知識技能,身體健康,影響人們思想品德的活動。

 

40.發(fā)展個性,是要在人的差別性的基礎上,充分把人的共同性表現出來,從而使每個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獨特性,實現生命的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

 

41.分組教學產生于古代,是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學組織形式。

 

42.孔子認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個性的差異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

 

43.人的身心發(fā)展是在社會實踐過程實現的

 

44.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

 

45.陶冶法是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方法。

 

46.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關系

 

47.教育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

 

48.所謂"關鍵期"是指身心某一方面的發(fā)展最適宜形成的時期。

 

49.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tǒng)一活動。

 

50.基礎課程是拓展型課程與研究型課程學習的基礎,研究型課程又是拓展型課程的基礎。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