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學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線平時作業(yè)3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1.“公共政策是對全社會的價值做出權威的分配”。提出這一命題的學者是( )。
A.拉斯韋爾
B.戴伊
C.安德森
D.伊斯頓
2.“上下來去”模型所依據(jù)的哲學認識論是( ?。?/p>
A.邏輯實證主義
B.辯證唯物主義
C.理性主義
D.后現(xiàn)代主義
3.現(xiàn)代意義上的政策評估最早興起于( )
A.20世紀90年代
B.20世紀60年代
C.20世紀50年代
D.20世紀30年代
4.系統(tǒng)議程又被稱為( ?。?/p>
A.行政議程
B.正式議程
C.政府議程
D.公眾議程
5.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勒納和拉斯韋爾創(chuàng)始公共政策學科時使用的名稱是( )
A.政策科學
B.政策學
C.政策分析
D.公共政策學
6.下列不屬于公共政策主體的是( )。
A.行政機關
B.立法機關
C.村民委員會
D.司法機關
7.通過逐步減少對公共政策的投入、減少公共政策實施范圍、放松對公共政策執(zhí)行的控制等措施,以最終達到完全終止公共政策的目的,從公共政策的終結方式類型講,屬于( )。
A.縮減
B.替代
C.合并
D.分解
8.涉及由誰采取行動或怎樣采取行動的公共政策,屬于( )。
A.程序性政策
B.實質性政策
C.分配性的政策
D.再分配性的政策
9.公共政策對象指( )。
A.間接的政策對象
B.直接政策對象、間接的政策對象和其他
C.直接政策對象和間接的政策對象
D.直接政策對象
10.政策監(jiān)控的客體是( )
A.行政機關
B.立法機關
C.政策系統(tǒng)及其運行過程
D.司法機關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11.公共政策學的研究方法所依據(jù)的認識論有( )
A.邏輯經驗主義
B.經驗主義
C.理性主義
D.后現(xiàn)代主義
12.公共政策問題的特征有( )。
A.相關性
B.動態(tài)性
C.人為性
D.主觀性
13.一項公共政策要轉化為國家法律,必須由國家( )來通過相關法案。
A.行政機關
B.立法機關
C.社會機構
D.司法機關
14.當代中國公共政策的構成主要包括( )
A.行政決策
B.立法決策
C.黨的政策
D.人大決策
15.我國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政治力量包括( )
A.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
B.各民主黨派
C.半官方的政治團體
D.中國共產黨
16.政策方案的選擇,實際上是對實踐活動的各要素及其結合方案的選擇,包括( )。
A.對行動的方法、途徑或手段的選擇
B.實踐主體的選擇
C.在特定的實踐時空環(huán)境中的選擇
D.公共政策問題的認定
17.從一般意義上講,當今社會,不論中西方,非官方的決策參與者除了政黨之外,還有( )。
A.思想庫
B.大眾傳媒
C.利益集團
D.公民
18.政策依其涉及的社會內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類型( )
A.經濟政策
B.文化政策
C.政治政策
D.基本政策
19.公共政策實施準備包括( )。
A.計劃準備
B.組織準備
C.物質準備
D.思想準備
20.公共政策問題構建方法中的類比分析法包括( )。
A.符號類比
B.直接類比
C.幻想類比
D.人的類比
三、判斷題 (共 5 道試題,共 20 分)
21.政府所面臨的重要政策問題,大都是結構優(yōu)良的政策問題。
22.所有問題最終都會成為公共政策問題
23.公共政策評估不涉及投入公共政策的間接成本
24.美國是公共政策學的發(fā)源地。
25.中國的官方決策者包括中國共產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