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傳媒23春《新聞采訪》作業(yè)考核【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3/6/12 20:04:02來源:admin瀏覽: 0 次


23春《新聞采訪》作業(yè)考核-0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30 道試題,共 60 分)

1.被西方新聞著作捧為第一代導語楷模的導語是( )寫的。

A.莫爾斯

B.杰克?海敦

C.麥爾文?曼切爾

D.約翰?唐寧

 

2.被蔡元培譽為在我國新聞界實為破天荒之作 的是 ( )。

A.《時報發(fā)刊例》

B.《論日報漸行于中土》

C.《實際應用新聞學》

D.《新聞學》

 

3.一名長期從事農(nóng)業(yè)口報道的記者,接到通知要采訪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醫(yī)學教授,他最應做的臨時準備工作是( )。

A.明確采訪目的;熟悉采訪對象;充實新知識

B.明確采訪目的;學習黨的政策;物質(zhì)準備

C.學習黨的政策;設計采訪方案;物質(zhì)準備

D.立即與教授電話聯(lián)系,向教授介紹自己

 

4.中國近代最早出現(xiàn)記者 稱謂的報刊是( )。

A.《中國日報》

B.《民報》

C.《新民叢報》

D.《清議報》

 

5.在消息寫作上,要力求避免所謂的三重復 ,是指( )。

A.避免導語、主體、背景的重復

B.避免導語、主體、結尾的重復

C.避免標題、導語、主體的重復

D.避免標題、導語、背景的重復

 

6.在新聞采訪中,記者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是( )。

A.實事求是原則

B.依靠領導原則

C.無產(chǎn)階級黨性原則

D.內(nèi)外有別原則

 

7.記者為了全面報道長江三峽建設的情況,較長時間住在三峽工地,這種采訪方式是( )。

A.蹲點采訪

B.隱性采訪

C.易地采訪

D.交叉采訪

 

8.新聞寫作的第一要領是( )。

A.真實

B.靈活

C.鮮明

D.迅速

 

9.抓住典型的場景顯示美感,是指新聞文采中( )。

A.敘事要突出動感

B.狀物要突出形象

C.描繪要注意美感

D.修辭要注意實感

 

10.作為新聞團體制定的職業(yè)準則,始于( )。

A.1908年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威廉博士提出的《記者信條》

B.1914年瑞士新聞業(yè)總會通過的新聞道德規(guī)范

C.1923年美國報紙編輯人協(xié)會通過的《美國報業(yè)信條》

D.1977年由阿拉伯新聞人員起草的一項阿拉伯新聞工作職業(yè)道德準則

 

11.我國第一份以計算機網(wǎng)絡為核心,全面報道信息化建設和電子商務的全國性專業(yè)報紙是( )。

A.《計算機報》

B.《網(wǎng)絡報》

C.《計算機世界》

D.《科技日報》

 

12.記者首要的職責是( )。

A.發(fā)行報紙

B.采寫新聞報道

C.反映情況

D.做群眾工作

 

13.在我國,選擇新聞的主要標準是( )。

A.真實性與時效性

B.受眾第一

C.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

D.新聞價值與新聞政策

 

14.我國的新聞采訪學研究萌芽于( )。

A.古代報刊時期

B.近代報刊時期

C.現(xiàn)代報刊時期

D.當代報刊時期

 

15.在通訊中寫人用人隨事出 的手法是( )的常用手法。

A.人物通訊

B.事件通訊

C.工作通訊

D.風貌通訊

 

16.特派記者在中國新聞史上一度稱( )。

A.訪事

B.訪員

C.特派員

D.探員

 

17.毛澤東稱記者是( ) 。

A.記的人

B.無冕之王

C.社會活動家

D.宣傳家

 

18.事實與新聞之間的關系,是一種( )。

A.流與源的關系

B.源與流的關系

C.并列關系

D.等同關系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哪一年開始建立新聞發(fā)布制度 ( )。

A.1980

B.1982

C.1983

D.1985

 

20.只抓住人物活動的某一剎那,某一鏡頭,人物性格的某一特點是( )的寫法。

A.人物特寫

B.人物通訊

C.新聞特寫

D.事件特寫

 

21.關于新聞策劃,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新聞策劃就是指報道策劃

B.新聞策劃不是策劃新聞

C.新聞報道策劃不能與制造新聞混為一談

D.新聞報道策劃是指在承認新聞是客觀事物的反應這一前提下的策劃

 

22.《萍蹤寄語》的作者是( )。

A.王韜

B.鄒韜奮

C.范長江

D.徐寶璜

 

23.判斷某個事實能否引起讀者興趣的能力屬于記者的( )。

A.新聞敏感

B.新聞判斷力

C.新聞概括力

D.新聞分析能力

 

24.徐悲鴻先生在國畫、油畫、素描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尤以畫奔馬、雄獅和晨雞著名。 這一背景材料是( )。

A.知識背景

B.人物背景

C.社會背景

D.事物背景

 

25.下面哪一點不能直接體現(xiàn)記者的受眾意識( )。

A.報道看讀者對象

B.滿足讀者正當需求

C.搞批評性報道

D.重視讀者參與

 

26.記者要自覺地遵守職業(yè)道德。當前,在“講究文德,反對以稿謀私”方面,首先要堅決反對( )。

A.采寫人情稿

B.拿原則作交易

C.見利忘義

D.有償新聞

 

27.記者進行采訪,主要表現(xiàn)為四個階段:( )。

A.接近,融洽,溝通,激發(fā)

B.接近,和諧,溝通,交流

C.接近,溝通,談話,記錄

D.接近,溝通,交友,激發(fā)

 

28.采訪中考慮寫作的一些問題,作用是( ) 。

A.為了突出其新聞性

B.提高采訪效率

C.記者工作順手

D.可以給采訪對象一個交待

 

29.記者在調(diào)查研究時,總是著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聞價值的新信息、新事實。這說明記者的調(diào)查研究具有( )。

A.新聞性

B.時效性

C.政策性

D.廣泛性

 

30.報道健康的有益于社會進步的內(nèi)容,屬于記者的( )。

A.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B.知識修養(yǎng)

C.作風修養(yǎng)

D.業(yè)務修養(yǎng)

 

二、多選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31.按照不同的寫作形式和寫作特點,我國新聞界通常把消息分為( )。

A.動態(tài)消息

B.綜合消息

C.經(jīng)驗性消息

D.述評性消息

 

32.突發(fā)性事件的特點包括( )。

A.突發(fā)性

B.異常性

C.破壞性

D.緊迫性

 

33.采錄人物談話的要求主要有:( )。

A.要有聞必錄,不要隨意剪切

B.要個性鮮明,不要千口一腔

C.要抓住重點,不要長篇大論

D.要自然真切,不要拿腔拿調(diào)

 

34.記者的基本修養(yǎng)包括( )。

A.政治修養(yǎng)

B.理論修養(yǎng)

C.專業(yè)修養(yǎng)

D.道德修養(yǎng)

 

35.隱性采訪常見的類型有( )。

A.偵察型

B.戲劇型

C.體驗型

D.驗證型

 

36.地方記者要接受雙重領導,這雙重領導是指( )。

A.地方黨委的領導

B.地方政府的領導

C.編輯部的領導

D.地方宣傳部門的領導

 

37.記者應該具有的基本業(yè)務能力,通常表現(xiàn)在( )。

A.社會活動能力

B.職業(yè)的敏感性

C.邏輯思維能力

D.文字功底和口才

 

38.民國初年的名記者黃遠生說記者要有四能( )。

A.腦筋能想

B.腿腳能奔走

C.耳朵能聽

D.手能寫

 

39.記者的共同職責是( )。

A.做情報工作

B.采寫新聞報道

C.反映情況

D.做群眾工作

 

40.記者的調(diào)查研究,大致可分為以下形式:( )。

A.面上基本情況的調(diào)查

B.點上情況的調(diào)查

C.專題性調(diào)查

D.平時積累性調(diào)查

 

41.《新華日報》記者陸詒的通訊主要包括( )。

A.戰(zhàn)地通訊

B.敵后通訊

C.國外通訊

D.對知名人士的專訪

 

42.具備戰(zhàn)斗敏捷的作風,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 )。

A.強化競爭意識,樹立時間觀念

B.分別不同的新聞類別,在采訪時采取不同對策

C.晚報記者打“時間差”

D.掌握發(fā)稿快的有效方法

 

43.調(diào)查報告可以分為:( )。

A.經(jīng)驗型

B.揭露型

C.研討型

D.基本社情型

 

44.預測性新聞就預測的范圍大小而言可分為( )。

A.長期預測新聞

B.宏觀預測新聞

C.微觀預測新聞

D.中期預測新聞

 

45.通訊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 )。

A.巡禮

B.速寫

C.采訪札記

D.小故事

 

46.新聞敏感的特性包括:( )。

A.突發(fā)性

B.閃現(xiàn)性

C.創(chuàng)新性

D.娛樂性

 

47.通訊的寫作方法與技巧有:( )。

A.結構與層次

B.情節(jié)和細節(jié)

C.角度與矛盾

D.議論和抒情

 

48.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評性報道,其突出特點是( )。

A.公開性

B.廣泛性

C.擴散性

D.揭露性

 

49.記者通過間接手段獲取新聞線索的渠道主要有( )。

A.上級渠道

B.社交渠道

C.會議渠道

D.傳播渠道

 

50.就記者的報道而言,滿足讀者正當需要一般應遵循的原則有( )。

A.讀者關心的事物多講,不關心的事物不講或是少講

B.讀者感興趣的事物講,不感興趣的事物不講或是少講

C.讀者不熟悉的事物多講,熟悉的事物不講或是少講

D.讀者熟悉的事物多講,不熟悉的事物不講或是少講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