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德育理論》期末考試答題紙
姓名: 專業(yè):
學(xué)號: 學(xué)習(xí)中心:
? 成績:
注意:全卷請在答題紙上作答,否則不得分!
一、單選(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選(共10題,每題2分,共2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三、判斷(打“√”或“×”,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小學(xué)德育理論》期末考試A卷
注意:全卷請在答題紙上作答,否則不得分!
單選(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
1.“阿德勒告訴我們,那些被偉大書籍的作者討論最多的觀念,也就是影響最大的觀念。西方被討論最多的五個觀念,依次是上帝、_____、人、國家與______。中國這方面在先秦典籍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觀念是道、______、天命、仁(包括愛)、_____。”
A、知識,愛,人,心性 B、愛,人,知識,心性
2. 道德教育的根本是祭起一套說話體系。打倒或者推翻一個道德教育體系,就在于放倒那個道德教育的_______。
A、說話體系 B、行為體系
3. 子曰:_____安之,朋友信之,______懷之;
A、老者;少者 B、少者;老者
4. 子曰:_____安之,朋友信之,______懷之;
A、老者;少者 B、少者;老者
5. 子曰:非禮_____,非禮_____,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A、勿視;勿聽 B、勿聽;勿看
6. 孟子曰:______,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大人者,不失其______。
A、自暴者;赤子之心者也 B、自暴者;仁義之心者也
7. 朱熹說:人之作孽,莫甚于_____;言語尖刻,必為人忌;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yuǎn)之。______,切莫矜己之長;
A、行;切莫揭人之短 B、口;慎勿談人之短
8. 美國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1941年提出了四項“人類的基本自由”:_____,信仰自由,______,免于恐懼的自由。
A、表達(dá)自由;免于匱乏的自由 B、語言自由;免于稀缺的自由
9. 《那一片綠綠的爬山虎》原文的第一句話就是“一次偶然的機(jī)遇,能改變一個人終生的命運?!蹦敲?,課文本身就生發(fā)出一個可能的教學(xué):叫改變了自己人生的故事,也能夠改變他人。我們完全相信,多少中小學(xué)生的命運,都是教學(xué)改變的,也應(yīng)該完全相信,絕大多數(shù)中小學(xué)生的命運,教學(xué)是____。
A、不由分說的 B、無可奈何的
10. “_____”的原型是土地神和長老神共同形成的人民聚會,那是企求人有飯吃的吃飯教儀式,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
A、社會 B、群體
11. 先秦諸子率領(lǐng)門徒_____,祖述圣賢,皆以其道德學(xué)說馳騁于人世間,是一個道德教育的典范;宋明理學(xué)遠(yuǎn)紹孔孟經(jīng)典儒學(xué),以____、_____、______為道德教育的典范;
A、游說天下;講學(xué);著書立說;辦書院
B、辦書院;講學(xué);游說天下;著書立說
12. 西方的各種宗教教主以“神”為稱述,以神啟為道德和法律,______在宗教文化中是人與神的契約關(guān)系。……《出埃及記》說明西方的知識分子“祭司”這個身份是本源的,更說明道德是本源的和先驗的。祭司就是______。
A、道德長老;道德
B、道德;道德長老
13. 德國哲學(xué)家馬丁·布伯在他的大著《我與你》之中說:“在信仰領(lǐng)域,人們已與神圣相背離,無力承擔(dān)_____;于是世界的意義只存在于表象之中,世界成了無根基的世界。相對主義價值觀,放任的生活方式,______的衰竭,成了這個世界的特征?!?/span>
A、信仰;道德感 B、道德感;信仰
14. 龐貝古城壁畫上的銘文說:“沒有任何東西可以_____”。
A、永存 B、永恒
15. 惡是道德的起始,善是道德的______。
A、歸宿 B、歸屬
16. 佛家說,世界生滅變化,分為成、住、壞、_____四劫。
A、滅 B、空
17. 倫理學(xué),說得最直白一點,當(dāng)然是研究倫理的學(xué)問,它是討論人的存在、生存、生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現(xiàn)實性,以及人性的______變成_______的學(xué)問。倫理學(xué)的最大話題是人的幸福。倫理學(xué)具有濃烈的思辨意義,因為倫理主要是針對心性結(jié)構(gòu)、人倫秩序進(jìn)行邏輯上的融通與交合。
A、無限可能性;現(xiàn)實性 B、無限可能性;有限性
18. 蘇格拉底說:“一個未經(jīng)_____的生活是不值得人過的生活。”,這就是理性的化身。
A、思考 B、省察
19. 道德指個人和人類在行道過程中,內(nèi)心對道的體認(rèn),這個體認(rèn)就是人的內(nèi)在品質(zhì),使人與道一體化,而這種____1____,顯現(xiàn)在人與周圍的一切____2____之中。道既是本體論的,又是認(rèn)識論的,還是政治學(xué)的。
A、內(nèi)在的品質(zhì);關(guān)系 B、關(guān)系;內(nèi)在的品質(zhì)
20. 德性是“______與身體的全然完美”,“文武雙全、_____的高貴品質(zhì)”
A、心智,術(shù)德兼修 B、心智,德才兼修
<>二、三、判斷(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
31.個人不能自己處置自己的生命,因為個人的生命權(quán)不屬于自己,是屬于人類的,所以,人是不能自殺的。宗教認(rèn)為,生命是神(上帝)的選擇,是神(上帝)的權(quán)利。
32. 道德課程的“生活”并不必然達(dá)到“倫理的生活”
33. 道德教材《道德與法治》中“兒童成長過程”與“兒童成長時間與空間”并不是“生活”概念
34. 世界沒有遠(yuǎn)近之分。
35.“自我”一出生就出生在世界,不是等長大以后才進(jìn)入世界。
36. 沒有一個遠(yuǎn)方的世界或現(xiàn)成的世界,等著兒童一步一步地走進(jìn)去
37. 道德教育是生命固有世界的綻放,不是建構(gòu)一個世界。
38. 中小學(xué)語文教學(xué)遭遇到_歷史性質(zhì)的___課文,很生動的_故事或者場景_,最終大率被弄成了最無味、最傷人的東西。
39. 中小學(xué)語文教學(xué),中國的古跡、古代文化往往一律是“__激發(fā)民族自豪感”,“顯示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我們的民族有悠久燦爛的文化”,“_人民有無窮無盡的智慧__”等等。
40. 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shù)珍品。仔細(xì)端詳,神態(tài)各異: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態(tài)莊重;有的緊握雙拳;有的凝視遠(yuǎn)方,……走近他們的身旁,似乎還能感受到他們_輕微的呼吸聲__。
41. 秦俑一個人一個形象,各不相同,它突破了千人一面這一群雕過程中的難關(guān),譬如有木字型,有長條形,有方形的,有工字形等等,中國人的 臉型 在秦俑這個地方基本上都可以找到。
42.孟子說:“學(xué)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span>
43.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44. 《圣經(jīng)·創(chuàng)世記》說,上帝造人類的男先祖亞當(dāng)和女先祖夏娃,造伊甸園叫他們生活在里面,叫他們聽上帝的話,無憂無慮,沒有死亡,那就是人類的原初生活。后來夏娃受了蛇的引誘,叫亞當(dāng)聽她的話,他們一起偷吃智慧果,從而違背了上帝的禁令,犯下了 原罪 。上帝處罰他們,驅(qū)逐出伊甸園,叫他們既過著艱辛的生活,又一輩子都會犯罪,還會死亡,因而這個罪叫__本罪___。
45.盧梭說:“兒童第一步走向邪惡,大抵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緣故?!?/span>
46. 如勇敢,智慮,節(jié)制,正義,忠誠,溫和,羞恥,義憤,慷慨,友愛,驕傲,堅強,大度,大方,機(jī)智,這些屬于倫理德性。
47. 德性是靈魂中固有的品質(zhì),這個“品質(zhì)”的意思,不是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是人靈魂中固有的某種特性,譬如馬會奔跑,鳥會飛翔,人會思維,這都不需要教育,因為這種能力是本來就有的,需要的是后天的引導(dǎo),并在活動中顯現(xiàn)出來。
48.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9. 《禮記?禮運》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50.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xué)習(xí)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