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大學23秋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形考作業(yè)【資料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3/10/5 22:45:23來源:admin瀏覽: 0 次

形考作業(yè)1

知識綜合測試

20世紀20年代以后,社會調查研究的重心轉移到了( )。D. 美國

20世紀50年代以后,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社會調查研究沒有取得很大進展。它得到迅速的恢復和發(fā)展是在() D.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目前國外流行的社會調查研究的哲學理論基礎主要是()。A. 實證主義

社會調查研究的一個重要而又經常被很多研究者忽略的原則是( )。C. 倫理道德原則。

在對社會現象進行測量時常用的四種變量概念中,屬于定性變量的是( )。

當一個變量的數值發(fā)生變動(增加或減少),另一個變量的數值隨著發(fā)生大致均等

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特征是( )。1

社會的基本要素是( )。

一般而言,社會調查研究可以分為以下階段,即( )。

設計社會調查研究方案應注意的問題主要有( )。

導論專題學習活動

【討論題目】

如何聯系調查課題明確調查對象。

【活動步驟】

1.每個學生自行提出3個不同內容的調查課題,并分別指出與之相對應的調查對象。

2.將你的成果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活動導引】

1.在確定3個不同內容的調查課題時,首先要求與學生本人正在從事的職業(yè)直接掛鉤;其次可以結合學生本人以前的工作經歷;再次可以考慮學生本人熟悉的社會現象和社會事物。

2.根據學生確定的調查課題認識相應的調查對象是本活動的核心,同學們應仔細對照文字教材所述的各種調查對象類型,選擇與自己確定的調查課題相對應者。

3.學生互評應主要著眼于調查對象類型的選擇是否準確,可參照文字教材所示進行評判。

第一章專題學習活動【案例呈現】

觀看:新聞調查—看病難

【問題提出】

1.以上案例屬于哪種類型的調查?請說明你所做判斷的理由。

2.除了案例所示,還有哪些調查類型?它們和案例之間有什么主要區(qū)別?

【分析步驟】

1.學生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分析,并針對上述兩個提問,寫一份簡要的分析報告。

2.將你的成果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第二章專題學習活動【訓練科目】

參照示例,選擇一個恰當的社會調查課題并設計出相應的調查方案。

蒙漢通婚的調查方案

【訓練步驟】

1.學生以個人為單位,提出一個社會調查課題,并說明選擇此課題的理由。

2.根據選題,參照示例,設計一個調查方案。

2.將你的成果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操作導引】

1.在選擇調查課題時,一是要求必須遵循文字教材所述選擇課題的基本原則;二是要求選題盡可能與學生本人正在從事的職業(yè)直接掛鉤,退而求其次也可以結合學生本人以前的工作經歷或熟悉的社會現象和社會事物。說明選擇課題的理由就是要求說明所選題目是否符合文字教材所述選擇課題的基本原則、如何與本人工作實際或社會實際相結合。

2.根據選題設計相應的調查方案是本章的核心內容與難點所在。學生在設計方案時,一是要注意方案內容的完整,即文字教材所示調查方案應包括的項目一個都不能少;二是注意每一項目都要與之前選擇的調查課題相關聯,即每一項目都要結合調查課題的有關實際內容做出描述。調查方案的形式既可以仿照上述示例之任何一種,也可以另行編排。

3.學生互評應主要著眼于:課題是否符合選題的基本原則;調查方案的項目是否完整、是否結合實際內容進行描述。



形考作業(yè)2

知識綜合測試

每一個測量對象的屬性和特征只能以一個數字或符號來表示,指的是( )。D. 互斥性

測量目標與測量內容之間的適合性與相符性叫做( )。D.內容效度

社會測量的四個層次之間有兼容性,它們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應當是( )。B.定類測量、定序測量、定距測量、定比測量

抽樣存在的必要性緣于總體本身所具有的( )。

一次直接的抽樣所使用的基本單位叫( )。

在總體規(guī)模較小、調查所涉及的范圍較窄的情況下,既節(jié)約又效果好的抽樣類型是( )。

社會測量的要件有( )。

檢驗測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 )。

抽樣的一般步驟有( )。

常用的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 )。

第三章專題學習活動

操作訓練

【訓練科目】

運用概念操作化的方法,編制調查指標,并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使之完善。

參照示例(見網絡課中“第三章 概念的操作化與測量”中“學習活動”欄目下)。

【訓練步驟】

1學生以個人為單位,針對第二章學習活動中確定的調查課題所呈現的核心概念,自行編制一系列具體調查指標。指標要求分三個以上層次,共15個以上。

2.將你的成果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第四章專題學習活動

【案例呈現】

(1)某市電大某年級行政管理專業(yè)有學生100人,擬抽取其中25人為樣本,調查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

(2)某城市有10萬個家庭,擬以其中1萬個家庭為樣本,做家庭生活指數抽樣調查。

(3)某市共有中學生6萬人,分布在30所中學,擬抽取其中6000人作為中學生體質狀況調查對象。

(4)在全國范圍抽取1萬個家庭進行人口調查。

【問題提出】

1上述案例分別采用哪種抽樣類型最為簡便、適宜?為什么?如何具體實施?

2.如果就你在前幾章學習活動中提出的調查課題及其調查對象做抽樣調查,你應選擇哪種抽樣方法?為什么?如何具體實施?

【分析步驟】

1.學生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分析,并針對上述兩個提問,寫一份簡要的分析報告。

2.將你的成果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形考作業(yè)3

查找文獻要盡可能主要采用( )。A. 檢索工具查找法

現代社會最常用的抽樣調查使用的主要調查方法就是( )。D. 問卷法

在設計問卷時,敏感性強、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應該安排在問卷的( )。B. 后面

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訪談記錄方式是( )。

確定觀察現場必須要考慮一些條件,其中最為關鍵、也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條件是( )。

經典實驗設計指的是( )。

按照資料來源的不同,文獻可分為( )。

問卷法的實施步驟包括( )。

個別訪談法的優(yōu)點主要有( )。

觀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 )。

第五章專題學習活動

【訓練科目】

如何搜集文獻

【訓練步驟】

1.學生以個人為單位,根據前幾章已確定的調查課題及調查指標,運用一定方法、通過一定途徑搜集相關文獻資料,并說明檢索、收集文獻的方法及途徑。

2.將自己所搜集文獻的目錄和其中部分具體內容、關于方法及途徑的說明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形考作業(yè)4

資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 )。B. 真實性原則

文字資料的真實性審查也稱( )。D. 信度審查

頻數是指分布在各組中的個體數量。用頻數表示結果的分析方法屬于( )。

用以概括描述數據間差異程度的統計指標是( )。

被稱作調查報告靈魂的是( )。C

從文體性質上看,調查報告是( )。

文字資料整理通常情況下的基本步驟是( )。

正式統計表的組成,一般有( )。

運用系統分析法應該著重注意( )。

調查報告無論采取何種類型、格式,其撰寫都要包括( )。

第六章專題學習活動

操作訓練

【訓練科目】

學生以個人為單位,參照示例(見網絡課中“第六章 問卷法”中“學習活動”欄目下)

,設計、完成一份問卷,并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使之完善。

【訓練步驟】

1.學生根據前幾章確定的調查課題及調查指標,自行編制一份問卷。其中問答要求在15組以上。

2.將你的成果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訓練導引】

1.編制問卷,首先要注意問卷結構的完整,即一份標準問卷應有的部分都不可缺。所以同學們應仔細對照文字教材所述及上述示例,搭建問卷的框架。要注意上述示例的問答部分實際是一般問卷和量表兼而有之,同學們可以不做量表。當然有愿意兩種都做者更好。

2.問題和答案是問卷的核心內容與難點所在。學生在前面第三章學習活動中,已通過概念的操作化的訓練,編制了一套調查指標,正確和適宜的做法是圍繞這些指標,編制問答。出于培養(yǎng)全面能力的考慮,問答的形式要求兼有封閉式、開放式與合一式,并以封閉式為主。答案切忌簡單化,如都是“愿意、不愿意”、“是、否”、“高、低”之類。

3.學生互評應主要著眼于結構是否完整、問題和答案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可參照文字教材示例進行評判。

注意:每位同學都要發(fā)帖并回帖,才能得到對應分數。

如提交形考作業(yè)或發(fā)表言論,請點擊下方“”按鈕進行操作。


第七章專題學習活動

案例分析

【案例呈現】

觀看兩段視頻:

(一)藝術人生趙本山(視頻)

(二)“楊瀾訪談錄——俞敏洪”(視頻)

【問題提出】

1.訪談法有哪些類型?以上視頻中的訪談屬于哪類?為什么?

2.訪談法能否成功的關鍵是什么?這一點在以上視頻中體現的怎樣?

3.在訪談過程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和技巧?在以上視頻中兩位主持人運用了哪些?運用的如何?

4.如果讓你結合前幾章學習活動中提出的調查項目做一次類似的個別訪談,你如何具體實施?

【分析步驟】

1.學生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分析,并針對上述提問,寫一份簡要的報告。

2.將你的成果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分析導引】

1.分析某一訪談屬于哪種類型時,一定不能簡單地認為一個訪談只能有一個對應的類型,因為一個訪談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關于類型的說法。例如個別訪談同時可以是非結構式訪談或結構式訪談等。

2.在訪談中提問成功與否決定著訪談能否順利進行,動作因素(肢體語言、目光、表情和外部形象)也非常重要。朱軍與楊瀾都是聞名遐邇的電視節(jié)目王牌主持人,在他們主持的訪談類節(jié)目中顯示出高超的能力和技巧。通過以上兩段視頻,同學們主要應總結他們在訪談中的做法,并同教材所述相互印證。

3.結合自己的調查項目具體實施個別訪談,是要求說明訪談的步驟及工作內容、需注意的問題等。

4.學生互評和教師講評、總結應主要著眼于對訪談類型的認識是否正確,是否真正懂得訪談方法的意義,是否知曉一般的訪談程序。

注意:每位同學都要發(fā)帖并回帖,才能得到對應分數。


第八章專題學習活動

案例分析

【案例呈現】

觀看兩段視頻:

(一)[焦點訪談]四六級考試舞弊調查(2010.06.20)

(二)[焦點訪談]污水處理廠何以排污(2010.06.18)

【問題提出】

1.調查者采取的是什么觀察方法?這些方法之間有什么不同?

2.調查者為什么在不同場合采取不同方法?

3.保證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在上面視頻中調查者做得如何?

4.進一步從觀察者扮演角色的角度,說明觀察以下社會現象時最適于采用的類型及其理由:

(1)農民工的生產、生活狀況。(2)考場紀律。

(3)警民關系?!      。?)社區(qū)建設。

(5)服務態(tài)度。

5.如果要求你從觀察者扮演角色的角度,就前幾章學習活動中提出的調查項目進行觀察,你將采用哪種觀察類型?請說明理由。

【分析步驟】

1.學生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分析,并針對上述所有提問,寫一份簡要的分析報告。

2.將你的成果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分析導引】

1.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實際上并不是一個單純的訪談類節(jié)目,而是一個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反映社會問題的調查類節(jié)目。其中大量運用了觀察法。觀察法從不同角度說,有多種類型,但最常用、最重要和最需掌握的是實地觀察中的參與(局內)觀察(包括完全與不完全)和非參與(局外)觀察等類型,其特點、適用性和操作方法均有極大區(qū)別。以上兩段視頻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而這也正是要求同學們分析的核心內容。

2.第4個問題是中央電大行政管理專業(yè)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課程曾經考過的一道試題。其中所列5種社會現象各有特點,分別有不同的適用的觀察方法,而且有的社會現象也適于采用多種方法。需要同學們根據觀察法不同類型的特點進行辨析。

3.如何選擇觀察類型與能否理解觀察法實施中的兩個關鍵問題密切相關:對于非參與(局外)觀察,關鍵是不能驚擾觀察對象;對于參與(局內)觀察(包括完全與不完全),關鍵是盡快與觀察對象建立良好關系。只有充分認識了其中的道理,才能真正掌握觀察法。

4.學生互評和教師講評、總結應主要著眼于調查方法的選擇是否恰當,是否真正懂得選擇的理由(適用性),是否知曉實施觀察法時須注意的關鍵問題。

注意:每位同學都要發(fā)帖并回帖,才能得到對應分數。


第九章專題學習活動


案例分析

【案例呈現】

某地教育局為探討提高高考升學率的途徑與方法,在某中學進行實驗。其做法是自高二年級開始,將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集中,組成實驗班,采取一套與其他班級不同的新的方法進行教學。在兩年后高考時,實驗班的同學果然都考上了大學。于是某地教育局認為實驗成功,大張旗鼓加以總結、推廣。

【問題提出】

1.能否確認這一實驗成功?為什么?

2.實驗法有哪些類型?這一實驗采用的是哪種?是否適宜?為什么?

3.如何做到有效地控制實驗過程?這一實驗做得怎樣?

4.如果讓你主持這一實驗,你將怎樣做?

【分析步驟】

1.學生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分析,并針對上述所有提問,寫一份簡要的分析報告。

2.將你的成果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分析導引】

1.上述案例分析的著眼點在于實驗法的類型及其特點、原理,尤其需注意單一組實驗與對照組實驗的區(qū)別之中所體現出來的道理。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一項實驗是否真正有效,只有通過與參照物(對照組)的比較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所以,可以說同單一組實驗相比,對照組實驗才是科學、準確的實驗。

2. 實驗法是一種最復雜、最高級的調查方法,即使是對照組實驗,要想得到準確的實驗結論,必須有嚴格的、科學的實驗方案設計和控制,其中能否有效地控制實驗過程,更是實驗法能否成功的關鍵。為此,需要注意兩點:一是選擇的對照組與實驗組基礎條件必須相同;二是實驗手段僅作用于實驗對象而絕不能作用于對照組。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讓非實驗因素影響實驗結果,換句話說,就是盡可能只讓實驗手段影響實驗對象。分析以上案例的關鍵,就是要充分理解這一點。


注意:每位同學都要發(fā)帖并回帖,才能得到對應分數。



第十章專題學習活動

操作訓練

【訓練科目】

參照示例,利用提供素材,進行數據資料整理及制作統計圖表。

數據資料整理示例:

    調查者對調查中所獲66人性別、年齡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其步驟如下:

    1.認真審核各人性別、年齡數據,確定無誤。

    2.將66人按性別分類,分別歸總。

3.將以上整理結果匯總,通過計算機制成以下統計表:

 

年齡

 

 

性別

    

20—29歲

    

30—39歲

    

40—49歲

    

50—59歲

    

60以上

    

合計

 

 

21

    

15

    

14

    

14

    

2

    

66

 

 

    

13

    

7

    

9

    

8

    

2

    

39

 

 

    

8

    

8

    

5

    

6

    

0

    

27

 


訓練素材及要求:

    某班30名學生社會調查課程考試成績(單元:分)分別為: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81  54  79  87  95  75  75  60 90  65  76  72  70  86  85  82 89  64  57  83  81  78

    學校規(guī)定:60分以下為不及格,60—70分為及格,70—80分為中等,80—90分為良好,90—100分為優(yōu)秀。

要求制作能夠反映各段人數、成績及其屬性的統計表。

【訓練步驟】

1.學生以個人為單位,自行根據上述(二)所提供的資料,參照示例完成制表工作,并簡要說明:(1)本資料整理的過程;(2)本資料整理屬于什么類型?(3)各種資料整理的方法有何不同?

2.將你的成果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訓練導引】

1.以上訓練雖然簡單,卻包含了資料整理不同類型的主要因素,體現了資料整理的主要過程和內容,希望同學們仔細體會,并予以說明。

2.要求制作的統計表的形式大致與示例相同;但內容有所區(qū)別。

3.希望盡可能利用有關軟件(EXCEL或SPSS)制表。

注意:每位同學都要發(fā)帖并回帖,才能得到對應分數。


第十一章專題學習活動

操作訓練

【訓練科目】

    參照示例,學習簡單的資料分析的方法。

    從示例中圖18和圖19可以看出,在希望提升學歷的外來務工青年中有81.6%的人希望參加??坪捅究茖哟蔚膶W歷教育,而在學習方式上,有82.3%的人選擇了業(yè)余學習。這說明成人業(yè)余??坪捅究茖W歷教育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從圖20可以看出,選擇經濟學和管理學的人數分別為280人和500人,大大超出了其他學習科類,說明這兩個學習科類很受歡迎,這可能和外來務工青年大部分來自民營企業(yè)和個體企業(yè)有很大關系。從圖21可以看出,有577人認為廣播電視大學是最適合他們的學習學校,占48%,說明電大的學歷教育在外來務工青年群體中的認可度較高。而選擇其他學習學?;驒C構的人數相對較為平均,但他們的總人數找過了600人,這說明電大的學歷教育也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訓練步驟】

1.學生以個人為單位,自行根據第十章學習活動中制作的統計表,仿照上述示例,完成簡單的分析,并簡要說明:資料分析有哪些類型?本人所做的資料分析的類型與方法是怎樣的?

2.將你的成果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訓練導引】

1.統計分析的種類雖然很多也很復雜,但最常見的就是上述示例之類的簡單的資料分析。而本課程希望同學們掌握的也恰恰就是這類資料分析。它并不難,只要資料整理到位,根據最終的統計圖表順水推舟即可得出分析結論。

2.上述示例中所顯現的調查結論及其說明看似簡單,卻耐人尋味,因為其中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為何這樣說,希望同學們能夠找出理由。


注意:每位同學都要發(fā)帖并回帖,才能得到對應分數。


第十二章專題學習活動

操作訓練

【訓練科目】

參照示例(見網絡課第十二章學習活動),編制一份調查報告提綱,并寫一個調查報告導語,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使之完善。

【訓練步驟】

1.學生以個人為單位,自行編寫調查報告提綱,其中導語要求寫完整。

2.將你的成果發(fā)布到討論區(qū)上,并且請各位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3.最后由教師評價、給分。





形成性測試

在設計問卷時,敏感性強、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應該安排在問卷的

最為簡單,同時也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量表是

在總體規(guī)模較小、調查所涉及的范圍較窄的情況下,既節(jié)約又效果好的抽樣類型?

從文體性質上看,調查報告是

現代社會最常用的抽樣調查使用的主要調查方法就是

以樣本的實際資料為依據,計算一定的樣本指標,并用以對總體做出數量上的估計和判斷的方法是

目前國外流行的社會調查研究的哲學理論基礎主要是

在對社會現象進行測量時常用的四種變量概念中,屬于定性變量的是

問卷法適用于?

實踐證明,報刊問卷和網上傳達問卷的最終回復率一般為

當一個變量的數值發(fā)生變動(增加或減少),另一個變量的數值隨著發(fā)生大致均等的變動時,這種關系稱為

對具有相關關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根據其關系的具體形式選擇合適的數學模型,并將變量間的相關關系與具體數學模型相結合,以近似地表現變量間的平均變動關系,這種統計分析是

歷時七年之久完成社區(qū)研究杰作《定縣社會概況調查》的我國著名社會學家是

在對社會現象進行測量時常用的四種變量概念中,屬于定性變量的是

和其他的一些調查方法相比,觀察法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就是?

20世紀20年代以后,社會調查研究的重心轉移到了

觀察法是指主要通過( )進行調查的一種方法

確定觀察現場必須要考慮一些條件,其中最為關鍵、也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條件是

便于對訪談結果進行統計和定量分析的訪談類型是

一項測量的結論在普遍應用時的有效性是指

問卷法的實施步驟包括

目前最常見的調查報告的結構包括

按照資料來源的不同,文獻可分為

當今社會的任何文獻都必須具備的特性是

正確答案是:必須有知識內容的表現, 必須有一定的客觀物質載體, 必須有人類的記錄行為

一般而言,社會調查研究可以分為以下階段,即

按調查對象的范圍,社會調查研究的類型主要有

非概率抽樣的方式有

社會測量的要件有

社會群體主要是指

社會調查研究的類型按目的可劃分為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