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務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1.以下不屬于行政法的是( )。
A.《治安管理處罰法》
B.《行政處罰法》
C.《公務員法》
D.《反壟斷法》
2.以下屬于民事責任方式的有( )。
A.賠禮道歉
B.拘留
C.拘傳
D.拘役
3.以下屬于實體法的是( )。
A.刑法
B.仲裁法
C.民事訴訟法
D.行政訴訟法
4.我國行政法的首要基本原則是( )。
A.行政合理性原則
B.行政合法性原則
C.行政比例原則
D.程序正義原則
5.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并獨立承擔由此而產(chǎn)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是( )。
A.行政法主體
B.行政主體
C.行政人
D.行政相對人
6.行政責任主要體現(xiàn)為( )。
A.行政懲罰
B.行政賠償
C.行政行為效力否定
D.行政補償
7.我國的司法機關為( )。
A.人民法院
B.公安機關
C.人民檢察院
D.監(jiān)獄
8.我國現(xiàn)行憲法的正文主要包括( )。
A.總綱
B.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C.國家機構
D.國旗、國徽、首都
9.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的是( )。
A.納稅
B.勞動
C.受教育
D.選舉
10.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 )。
A.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B.平等權
C.訴愿權
D.宗教信仰自由
11.現(xiàn)代法律既調整人們的行為,也調整人們的思想。
12.實體法和程序法是一國法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兩個組成部分,兩者相互聯(lián)系和依存,不可偏廢。
13.法的正義、自由、平等、秩序等價值,沒有哪個價值是絕對地處于首要和核心地位的。
14.合法的總是符合道德的,違反道德的不一定就是違法的。
1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項憲法原則,所以,對某些特殊的群體法律還予以其他各種形式的特殊保護是違背法的平等價值的。
16.法律一經(jīng)公布即生效。
17.司法權的本質是一種判斷權。
18.違法主體即為法律責任主體。
19.法律上的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
20.當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相沖突時,應該服從于實體正義。
21.憲法的法律效力具有最高性。
22.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法制并不必然地排斥人治,所以,有法制未必就有法治。
23.我國公民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4.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憲法,最早出現(xiàn)在封建社會。
25.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罷工的自由。
形考任務2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1.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不包括( )。
A.拘束力
B.確定力
C.影響力
D.執(zhí)行力
2.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原則是( )。
A.從舊兼從輕
B.從舊兼從重
C.從輕兼從新
D.從重兼從新
3.行為人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tài)是( )。
A.犯罪既遂
B.犯罪預備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4.刑罰適用的對象是( )。
A.犯罪人
B.被告
C.犯罪嫌疑人
D.被告人
5.我國的刑法分則根據(jù)犯罪的( )不同,將犯罪分為十大類。
A.同類對象
B.同類客體
C.一般客體
D.直接客體
6.公民的個人自由包括( )。
A.人身自由
B.思想自由
C.住宅不受侵犯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7.行政法主體包括( )。
A.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B.行政主體
C.行政人
D.行政相對人
8.以下屬于行政相對人享有的權利的是( )。
A.行政參與權
B.隱私保密權
C.行政監(jiān)督權
D.獲得賠償權
9.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包括( )。
A.主體合法
B.內(nèi)容合法
C.權限合法
D.程序合法
10.以下屬于行政處罰的種類的有( )。
A.拘留
B.拘役
C.罰金
D.罰款
11.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任何搜查或者未經(jīng)允許侵入公民的住宅。
12.行政相對人具有服從行政命令和協(xié)助行政管理的義務。
13.行政合理性原則以行政合法性為前提,主要適用于自由裁量和羈束行政領域。
14.在我國,行政機關是最重要的行政主體,但受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也具有行政主體的資格。
15.行政人就是我們俗稱的公務員。
16.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指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的行政處罰。
17.行政許可是一種依申請行政行為,無申請則無許可。
18.根據(jù)《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當事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強制執(zhí)行行為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19.根據(jù)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行政訴訟只以抽象行政行為而不以具體行政行為作為訴訟對象。
20.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都以開庭審理為主要方式。
21.行政賠償在范圍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chǎn)權損害賠償,也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22.現(xiàn)代刑事訴訟的目的在于懲罰犯罪。
23.正當防衛(wèi)的前提是必須要有對方的犯罪行為存在。
24.《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25.對單位犯罪的處罰,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是雙罰制。
終考任務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1.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是( )
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過失
D.過于自信的過失
2.構成了現(xiàn)代刑事訴訟制度的基石是( )。
A.無罪推定原則
B.刑事程序法定原則
C.訴訟經(jīng)濟原則
D.禁止重復追究原則
3.被稱為民法的“帝王條款”的是( )。
A.平等原則
B.公平原則
C.自愿原則
D.誠信原則
4.解決民事糾紛的最終方式是( )。
A.和解
B.調解
C.仲裁
D.民訴
5.侵權責任最主要的社會功能是( )。
A.填補侵害
B.教育和懲戒
C.分擔損失
D.平衡社會利益
6.行政處罰簡易程序適用的條件為( )。
A.違法實事清楚
B.證據(jù)確鑿
C.依據(jù)明確
D.處罰較輕
7.以下屬于行政主體承擔的行政責任方式的有( )。
A.撤銷違法行政行為
B.行政賠償
C.行政追償
D.履行職務
8.行政合理性原則要求( )。
A.行政行為符合法定目的
B.行政行為出于合法動機和考慮
C.行政行為內(nèi)容客觀公正
D.行政行為內(nèi)容適度
9.下列哪些情形國家不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
A.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B.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
C.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主觀上有過錯的職務行為
D.因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損害公民權益的
10.犯罪的三大屬性為( )。
A.刑事違法性
B.應受刑罰處罰性
C.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D.嚴重的違法性
11.刑事法治是近代啟蒙運動的產(chǎn)物,它以罪刑法定與無罪推定為基石。
12.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是一切犯罪構成的客觀必備要件。
13.我國刑法規(guī)定,防衛(wèi)過當或避險過當?shù)模瑧斬撔淌仑熑?,但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14.我國刑法規(guī)定,犯罪時懷孕的婦女、未滿18周歲的人或年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
15.我國的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一律實行二審終審制。
16.上訴不加刑原則,即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上訴案件,一律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17.我國《刑法》規(guī)定,又聾又啞的人和盲人是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
18.目前,國際刑事政策的發(fā)展趨勢是實行“輕輕重重”的兩極化刑事政策。
19.我國1996年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借鑒了對抗制的訴訟模式,吸收了無罪推定原則的基本精神。
20.刑事案件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1.書證和物證的本質差別在于,書證是以外在屬性來證明案件事實的,而物證是以它們記錄的內(nèi)在思想內(nèi)容來證明案件事實。
22.《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jīng)過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
23.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都是始于出生,終于死亡。
24.我國《物權法》第一次以國家法律的形式,明確規(guī)定對公有財產(chǎn)和私有財產(chǎn)給予平等保護。
25.無侵權行為即無侵權責任。
終考任務2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1.侵權責任法的主要歸責原則是( )。
A.過錯原則
B.過錯推定原則
C.無過錯原則
D.公平原則
2.合同的訂立必須要經(jīng)過( )兩個法定階段。
A.要約與承諾
B.意思和表示
C.起草和抄寫
D.協(xié)商和談判
3.我國《民事訴訟法》一般地規(guī)定了( )的舉證原則。
A.被告舉證
B.原告舉證
C.誰主張、誰舉證
D.舉證責任倒置
4.合伙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訂立合伙協(xié)議,共同出資、共同經(jīng)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對合伙債務承擔( )的營利性非法人組織。
A.無限連帶責任
B.有限責任
C.共同責任
D.個人責任
5.遺失物自發(fā)布招領公告之日起( )內(nèi)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A.2個月
B.3個月
C.6個月
D.1年
6.年滿15周歲的人,實施下列哪些犯罪行為應該負刑事責任?
A.搶劫
B.搶奪
C.綁架
D.放火
7.以下哪些犯罪屬于故意犯罪?( )
A.交通肇事罪
B.搶劫
C.綁架
D.貪污
8.我國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為( )。
A.主犯
B.從犯
C.脅從犯
D.教唆犯
9.我國刑事辯護制度中的辯護包括( )。
A.自行辯護
B.委托辯護
C.強制辯護
D.指定辯護
10.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可由( )承擔侵權責任。
A.原動物飼養(yǎng)人
B.原管理人
C.受害人
D.民政部門
11.欺詐、脅迫訂立的合同為無效合同。
12.對醫(yī)療損害侵權問題,我國采用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
13.夫妻法定財產(chǎn)制優(yōu)先于夫妻約定財產(chǎn)制。
14.無效合同的效力為自始無效。
15.法定繼承中,只有在第一順序繼承人都不存在的情況下,第二順序繼承人才有權繼承。
16.遺囑繼承優(yōu)先于法定繼承,而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的法律效力又優(yōu)先于遺囑。
17.我國《物權法》第一次以國家法律的形式,明確規(guī)定對公有財產(chǎn)和私有財產(chǎn)給予平等保護。
18.侵權行為人就是侵權責任人。
19.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一律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20.欺詐、脅迫訂立的合同為無效合同。
21.協(xié)議離婚必須雙方自愿,但對財產(chǎn)或子女問題有爭議的,可以日后另行解決。
22.如果被繼承人立有幾份相互沖突的遺囑,一律以最后立的遺囑為準。
23.普通地域管轄的一般原則是“被告就原告”,即由原告的住所地法院或經(jīng)常居住地法院管轄。
24.住所地一般而言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經(jīng)常居住地則是離開住所地到起訴時已經(jīng)居住過一年以上的地方。
25.我國的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一律實行二審終審制。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